簡述教學規律范文
時間:2024-05-30 17:21: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教學規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探索規律自主合作
課前思考
數學規律的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發展其抽象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由于數學規律具有抽象、嚴密和高度概括的特點,它的教與學往往會成為課程實施的難點之一。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提高規律教學的有效度呢?筆者認為,要以學生的“學”為基點,從規律產生的背景、規律本身的內涵和規律隱藏的思想、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教學思考與設計,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以及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后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
課堂實踐
一、 口算競賽,引出規律
(一) 口算競賽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口算能力最強。(課件出示口算題)預備,開始!做好了,就坐正。
16÷8=200÷20=6÷3=
200÷2=6000÷3000=320÷8=
200÷40=60÷30=160÷8=
600÷300=
讓最快的學生匯報答案,集體校對,做得好的同學加20分。
\[設計意圖: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和競爭意識,通過口算競賽既能考察學生的口算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算式分類
師:你能根據算式的特點把這些算式進行分類嗎?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分?把每組算式根據被除數或除數的大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設計意圖:學生在分類、排序的過程中,通過對算式的觀察能初步感受商的變化規律,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 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一) 探索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
1. 觀察這三道算式,它們的除數不變(板書:“除數不變”),從上到下的觀察,看看被除數和商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律嗎?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你的發現。
學生匯報,追問:你是怎么發現的?(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用彩筆標出變化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表述完整。)
① 16÷8=2
② 160÷8=20
③ 320÷8=40
[設計意圖:教者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大多數會直觀覺得除數不變,被除數變大,商也變大。進一步引導學生會說出第一個算式到第二個算式除數不變,被除數乘10,商也乘10;第二個算式到第三個算式除數不變,被除數乘2,商也乘2;第一個算式到第三個算式除數不變,被除數乘20,商也乘20。也有少數好的學生會直接說出: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商也乘幾。]
師:誰能把從上到下觀察到的變化規律用一句話來說一說。
生: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商也乘幾。
師:如果從下到上的觀察,你又能發現什么規律呢?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從上到下的觀察經驗,大多數學生會說出除數不變,被除數除以幾,商也除以幾。也有學生可能會一句一句的說出變化規律。]
生:除數不變,被除數除以幾,商也除以幾。
師:這里的幾可以是0嗎?為什么?
生:不可以,0不能作除數。
[設計意圖:0不能作除數,在學生心里是根深蒂固的,學生通過老師的反問,能很快意識到除以0不行。]
師:你能再完整地說一說嗎?
生:除數不變,被除數除以幾(0除外),商也除以幾。
師:你能把剛才的兩個發現并成一句話嗎?同桌討論一下。
生:除數不變,被除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幾。(板書)
師:你們真棒,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地發現了這組算式中蘊藏的規律,這只能算是你們對這組算式的一種猜想。你還能再舉出一組算式來驗證你的猜想嗎?(學生舉例驗證)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歸納出除數不變,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索、發現的過程,感受歸納、推理、驗證的全過程,充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為下面規律的探索積累數學活動的基本經驗。]
(二) 探索被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商的變化規律)下面我們來觀察這組被除數不變(板書:被除數不變),商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律嗎?你能從上到下觀察、再從下到上的觀察,然后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嗎?
① 200÷2=100
② 200÷20=10
③ 200÷40=5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剛才的活動經驗,大多數學生在交流時會直觀說出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大,商反而變??;除數變小商反而變大。具體說就是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商反而除以幾或乘幾。當然不排除還有學生在交流時會一句一句說變化規律。]
生匯報整理交流成果: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商反而除以幾或乘幾。(板書)
師:你能再次舉例驗證你的發現嗎?學生舉例驗證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規律的探索、發現過程,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適當放手,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利用剛才積累的活動經驗,去歸納、總結、概括出被除數不變,商隨除數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體現知識的遷移規律。學生在匯報時加以引領、提煉,要求用數學語言完整表述。最后通過舉例驗證將規律從特殊推廣到一般。]
(三) 探索商不變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又研究了被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下面我們繼續來研究最后一組除法算式。
① 6÷3=2
② 60÷30=2
③ 600÷300=2
④ 6000÷3000=2
師:你有什么發現?(被除數和除數變了,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怎樣變化,商才會不變?就請你們帶著這個問題,先從上到下觀察、再從下到上觀察,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前兩次的活動經驗,大多數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能很快發現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一個數,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一個數,商也不變。]
全班匯報整理:
從上到下觀察: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一個數,商不變。
從下到上觀察: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一個數,商不變。
討論:
如果被除數乘4,除數乘2,商是不是還不變?
如果被除數除以10,除數乘10,商是不是還不變?
被除數和除數乘或除以的數,可以是0嗎?
討論后完善規律: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板書)
師:你還能舉例驗證你的規律嗎?
學生舉例證明。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兩次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歸納總結商不變的規律,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要學生完整、準確地表達商不變的規律就有點難度,因此通過討論題,讓學生去修正他們的發現,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一門嚴謹的學科,語言要精練、準確。最后通過舉例證明規律的普遍性,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研究探索的全過程,掌握方法。]
三、 鞏固新知,應用規律
1. 課件出示題目:
根據每組題中第1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30=800÷40=
7200÷900=3600÷300=8000÷400=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匯報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我們可以根據什么很快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清楚根據商不變的規律,每組下面兩題的商都與第一題的商相同,以后再做720÷90、7200÷900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當做72÷9來做就行。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商不變的規律,體會到商不變規律的應用價值。]
2. 下面的說法對嗎?對的畫“√”,錯的畫“×”。
(1) 一個除法算式,被除數乘15,要使商不變,除數也要乘15。()
(2) 兩個數的商是8,如果被除數不變,除數乘4,商就變成32。()
(3) 一個除法算式的被除數、除數都除以3以后,商是20,那么原來的商是60。()
(4) 兩個數的商是3,如果除數不變,被除數乘2,商就變成了6。()
課件逐題出現,學生用手勢表示對錯,讓不同答案的學生說自己的判斷理由。
[設計意圖:小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容易產生疲勞、注意力分散,通過手勢來表示對錯,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考查學生對商的變化規律的掌握情況。尤其是可以對生成的錯誤資源及時加以分析,更能幫助學生掌握商的變化規律。多加一題的目的是要題型更全面一些。]
教學感言
1. 創設競賽情境,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這節課要研究三個商的變化規律,容量比較大,為了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者創設了一個口算競賽的情境。這樣既節約教學時間,又讓學生在競賽之后通過對算式分類、排序,初步感知商的變化規律,為下面的自主探索研究做了有效的鋪墊。
篇2
三 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柳老師在教學中,很注意學生在什么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四 積極引探,發揮兩主作用。教學大綱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時,教師通過積極的“引”,來激發學生主動地“探”,使教與學產生共振,和諧發展。如教師出示例2時,問與例1相對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索出:分數四則運算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
五 精心設計練習。大綱指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練習要有層次,有針對性,講究方式,使全班學生都得到較多的練習機會等?!绷蠋熢谡n堂練習中,除基本訓練打基礎外,還出示了“嘗試題”,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邊算邊討論,成功地解答嘗試題后。教師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專項練習:1.基本訓練。2.變式練習。3.游戲練習。為學生設計多層次的嘗試思維情景,讓學生看有所思,練有所想。
六 加強了信息交流,促進嘗試成功。嘗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學生討論,是在學生獲得自己的努力結果之后進行的生動活潑、獨具一格的“語言和思維訓練”,這種討論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滿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加深理解教材。柳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三次學生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輸送的信息,針對學習新知識的缺陷,作畫龍點睛式的講解,確保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與此同時,柳老師也參與討論,及時了解情況,并根據學生輸來的信息,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教”促“學”,“學”中有“教”,密切了教與學的關系,保證了嘗試成功。
篇3
1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龜速構防守)(規、速、構、方、手)
①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發展水平
②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③
生產力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④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兩再一新促生產)
①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②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2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兩傳選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的作用
3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4簡述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①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系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5簡述美育的主要任務和意義
美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觀,發現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養。
美育在全面發展中起動力的作用,是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美育能夠促進體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簡述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表現形式
課程內容的設計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三個層次。
(1)課程計劃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導性文件,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做出全面安排。
(2)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3)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因此人們通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7
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
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8
簡述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使學生系統的掌握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務)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
(3)發展學生體力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4)培養學生學科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9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統一的的規律
①
學生學習以間接經驗為主
②
學習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①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智力)的基礎
②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①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
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①
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識學習的基礎
③
兩者有機結合
10
簡述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通過觀察或描述對所學知識建立清晰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
貫徹要求:(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言語直觀教學
(4)防止直觀教學的不當和濫用
11簡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貫徹要求:1)加強學生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地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地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12
簡述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要求:
1)教學要有系統性
2緊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和難點教學
3)按照學生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教學
4)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13
簡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14簡述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的年齡特征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15簡述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①
備課——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
②
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③
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④
課外輔導
⑤
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
16簡述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
語言藝術、氣氛熱烈、板書有序、態度從容
17簡述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注意力
①
培養學生善于與注意分散做斗爭的能力
②
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③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
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⑤
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8簡述如何有效的組織復習(防止遺忘的方法)
時間:及時復習,經常復習,合理分配時間
方法: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反復閱讀與試圖記憶相結合,復習方法多樣化
運用多種感官參與
次數:數量要適當,不宜過多;適當過度學習,過度學習50%
19簡述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
(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系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20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知識觀
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
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③對于知識的理解由學生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
(2)建構主義學生觀
①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
(3)建構主義學習觀
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③學習的情境性。
21
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創情境、控水平、妥獎懲、善歸因)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2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需要勵志,自我歸因)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23
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24簡述學習策略的類型
學習策略分為三類:
(1)第一類是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2)第二類是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即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調控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3)第三類是資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環境和資源,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包括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資源利用策略。
25簡述最近發展區含義及啟示
(1)最近發展區的含義: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2)最近發展區的啟示:
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水平,并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特別提出:“
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p>
26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
27
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2)道德情感: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是道德行為培養的關鍵
28
促進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說服榜樣群體獎懲價值)
(1)有效的說服(2)樹立良好的榜樣(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5)價值辨析
29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30疏導原則的貫徹要求
(講正‘正面教育’道‘因勢導利’)
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的貫徹要求
①
嚴要有度
②
嚴要有方
③
嚴要有恒
④
尊重學生人格個性,充分信任學生
32依靠積極與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貫徹要求
(一分為二的轉變認識)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學生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3
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組核成發)
(1)組建階段:具體標表現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靠教師組織
(2)核心形成:這個階段班級會涌現一批積極分子,出現核心人物
(3)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4)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班級會形成平等、和諧、上進的氛圍,學生個性發展
34班集體形成標志
(健全班風是組織目標)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
(2)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
(3)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
(4)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35
個別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發光)
(1)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3)善于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4)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5)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看別人,看自己,多練習,多反思)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
37簡述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
(全、民、多、現、身)
①
教育的終身化(包括各年齡段的各種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須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對等計劃、特權化、專制化的否定,強調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養目標多元化、辦學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現代化(現代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38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體內性質兩權一目的)
①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②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③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
④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⑤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內容和教育管理體制;
(2)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①
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③
教育創造一定的社會輿論為政治服務
④
完成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39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2.階段性,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3.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發展速度不同。
4.互補性,機體在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它方面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5.個別差異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發展的實際面貌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個別差異。
40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訓練,控制很全面)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④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41簡述教育制度確立的依據
(1)社會依據
①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②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傳統制約。
④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2)人的依據
學制的建立,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確定入學年齡、修業年限、各級各類學校的分段,都要考慮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他們智力和體力的發展水平。
(3)學制本身的依據
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42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義務教育年限延長;
(義務要延長)
(2)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職業要綜合)
(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大眾要高等)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終身要構建)
43簡述教育過程的結構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44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1)優點
①
用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②
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
③
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
有利于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⑥
有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2)缺點
①
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②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
45
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準確的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
②
要有針對性,適應學生的特點
③
要根據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和學生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備課的內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慮教學設計諸因素的關系和結構,并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
46簡述布置課外作業的要求
①
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規定的范圍和深度
②
分量適宜,難易適度
③
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47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①
學習材料的性質
②
實際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的程度
③
實際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④
實際的方法
⑤
時間因素
⑥
情緒和動機
48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①
記憶容量逐漸增大,短時記憶的廣度接近成人
②
記得有意性加強
③
意義識記成為主要技術手段
④
抽象記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49簡述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a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b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c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a保護好奇心b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c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d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e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a發散思維訓練b推測假設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d頭腦風暴訓練
50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2)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
(3)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4)原型啟發。
(5)情緒與動機。
除了上述因素,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51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52簡述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53
簡述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求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54
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4)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55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1)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完成;
(2)在復雜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3)在簡單的任務中,較高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56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心向與定勢。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57簡述前運算階段的特點
皮亞杰的前運算階段的年齡是
2
~
7
歲
,此階段的特征有:
(1)“萬物有靈論”
(2)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3)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沒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
58
簡述榜樣示范法的貫徹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選好榜樣是學習榜樣的前提。
篇4
下面著重就課標的研讀、教材的處理、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作一闡述。
1 課標的研讀
“染色體變異”是了解層次的學習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切忌隨意拔高要求。該部分內容在課標中“具體內容標準”的描述為“簡述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細化為學生視角的“學習要求”,可以界定為:簡述染色體變異的幾種類型,舉例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簡述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定義,嘗試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實驗,辨別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的概念。
2 教材的處理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遵循教材是必須的,但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處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染色體結構的變異”這部分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教材中圖片的變化處理與變式呈現,突出了“缺失、重復、倒位、易位”這些主題,且每一主題都分步驟1、2、3,并作必要的文字注解。如“倒位”處理見圖1。
這樣的處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對知識的理解、思維的深入。
在“染色體數目的變異”部分,先以“21三體綜合癥染色體”圖例及智障“天才”舟舟圖片點題,接著再以果蠅為例,解析“染色體數目的變異”這個課題,并由淺入深學習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等等。
3 策略與方法的采用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安排,“染色體變異”內容的學習在高一年級第二學期進行。相對于高一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智能結構而言,教學難度較大。因此,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處理好抽象概念與形象教學之間的關系,注重教學難點的突破,如染色體組、二倍體、單倍體等多個核心概念。
3.1 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針對圖2,設問并討論。
①該體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
②其中有幾對常染色體、幾對性染色體?
③染色體Ⅱ與Ⅱ是什么關系?類似關系的還有哪些?
④染色體Ⅲ與Ⅳ是什么關系?類似關系的還有哪些?
雄果蠅在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如圖3所示。
針對上述圖2、圖3,設問并討論:
①甲、乙分別含有哪幾條染色體?
②在同一組中,它們之間互為——(同源、非同源)染色體。
③在同一組中,幾條染色體的形態(大?。?、功能有什么特點?
歸納:像這樣,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大?。┖凸δ苌细鞑幌嗤?,但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3.2 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二倍體和多倍體
對比和辨析是理科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對比中,學生可以發現知識的異同點;辨析中,學生可以明了概念的混淆點(表1)。
3.3 用圖解、圖表和事例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加強直觀教學,其中圖解、圖表和事例,是通過生命現象反映或揭示生命本質和規律的極好呈現載體(表2)。
3.4 做好“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
“實驗”是生物教學中的主要組成板塊,在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和精神,訓練學生科學思維和方法,習得科學學習習慣等方面,及切實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學中理應重視并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本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如復習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染色體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重點討論并認同:低溫的作用與秋水仙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且有自身的優點,即容易創造和控制,成本低、對人體無害、易于操作。
篇5
全國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試題
課程代碼:0927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實踐與綜合應用在第二學段的內容是( )
A.實踐活動 B.探索規律
C.綜合應用 D.課題學習
2.從狹義上來說,小學數學教科書是指( )
A.教材 B.參考書
C.教學掛圖 D.音像教材
3.反映人對客觀事物中有關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本質屬性抽象的是( )
A.數學命題 B.數學公理
C.數學定理 D.數學概念
4.數學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階段是( )
A.動作的定向階段 B.動作的熟練階段
C.動作的整合階段 D.動作的分解階段
5.新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納 B.皮亞杰
C.加涅 D.奧蘇伯爾
6.學習了長方形的有關規則后,再學習正方形的有關規則,這是屬于(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例—規學習
7.提出“無論教什么學科,務必要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是( )
A.布魯納 B.羅杰斯
C.加涅 D.奧蘇伯爾
8.據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原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
A.要采用以“小步子”為特色的程序教學模式
B.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情景的整體性了解
C.要重視動作和感知等直觀活動
D.要重視學生的認知過程,強調認知結構的形成
9.教師應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解釋概念、說明規則和規律性知識的教學方法是( )
A.談話法 B.演示法
C.講解法 D.討論法
10.下列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趨勢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B.關注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
C.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D.引導有效的探索,組織有價值的合作
11.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整理,或者借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進行的復習方法適用于( )
A.低年級 B.低中年級
C.中年級 D.高年級
12.上好練習課的關鍵在于( )
A.課堂指導 B.練習設計
C.練習講評 D.練習形式
1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使用了( )
A.函數思想 B.解方程思想
C.代數思想 D.極限思想
14.數學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階段是( )
A.無意識的內部言語階段 B.示范模仿階段
C.認知階段 D.有意識的言語階段
15.“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的具體模式為( )
A.誘導—嘗試—概括—變式—回授—調節
B.嘗試—誘導—概括—變式—回授—調節
C.誘導—回授—嘗試—概括—變式—調節
D.誘導—嘗試—概括—回授—變式—調節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6.大眾數學觀強調小學數學的( )
A.思想性 B.基礎性
C.生活性 D.發展性
E.普及性
17.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主要包括培養( )
A.數學觀察的興趣 B.數學應用的興趣
C.數學思考的興趣 D.數學學習的興趣
E.數學交流的興趣
18.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 )
A.艱苦的過程 B.生動活潑的過程
C.主動的過程 D.富有個性的過程
E.有挑戰性的過程
19.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原則包括( )
A.啟發性原則 B.教學方法整體優化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相結合原則
E.直觀性與抽象思維相結合原則
20.《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從下列哪些方面進
行進一步詳細闡述的?( )
A.知識與技能 B.數學思考
C.解決問題 D.情感與態度
E.應用能力
21.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形式的( )
A.多樣化 B.開放化
C.條理化 D.單一化
E.生動化
22.數學知識主要包括( )
A.數學概念 B.數學方法
C.數學規則 D.數學問題解決
E.數學技能
23.數學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動作定向階段的學習包括( )
A.形成整體動作的連貫和協調 B.明確學習目標
C.知道技能的操作程序和動作要領 D.了解與數學技能有關的知識
E.知道活動的最后結果
24.常規教學手段主要有( )
A.電子幻燈片 B.萬用拼圖實驗室
C.教具 D.學具
E.電化教學手段
25.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程序包括( )
A.教學目標的設計 B.教學對象分析
C.教學任務分析 D.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的設計
E.教學評價與測量的設計
26.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反映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界定為( )
A.經歷(感受) B.理解
C.探索 D.體驗(體會)
E.靈活應用
27.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有( )
A.甄別功能 B.選拔功能
C.導向功能 D.調控功能
E.激勵功能
28.從目前的教學現狀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要素包括( )
A.教學目標 B.多媒體使用情況
C.教學流程 D.教學效果
E.教學準備和環境創設
29.《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數與代數”第一、二學段的內容與以往教學大綱相比,增加或加強的方面體現在( )
A.提高了計算的要求
B.強調了估算的學習、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C.強調了“數感”和“符號感”的培養
D.強調了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的融合
E.增加了負數的認識和計算器的使用
30.小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途徑有( )
A.觀察 B.觸摸
C.操作 D.實驗
E.測量
三、辨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31.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可以用日常語言的詞義解釋概念。
32.對統計與概率第二學段學習內容的評價主要應是計算統計量。
33.實踐和綜合應用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解決問題的活動,因此教師的指導并不重要。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4.簡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關于“對數學課程的認識”的理念。
35.簡述運用演示法需注意的問題。
36.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啟示。
37.簡述“空間與圖形”教學在小學階段的總體目標。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篇6
憑心而論,如果參與教研活動的是八年級或是九年級的學生,讓其略作思考后進入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程序還是可以的。但此種近乎公式化的教學流程同樣會出現在七年級的語文教研活動中,這就不但有點強學生所難,而且有嘩眾取寵之嫌。
作為長期在一線教學的我,對這種只為自己名聲而置學生實際和教學規律于不顧的做法是不敢恭維的。
記得新課改剛開始時,幾位資深語文教師曾告誡我:備課之前既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又要深鉆《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登載的“七~九年級教科書總說明”(以下簡稱“總說明”)。因為只有真正體會到三者的精神實質,才能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新課改實施近十年來,不管是在哪個年級教語文,在不忽視對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都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七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做,不但貫徹落實了《語文課程標準》和《綱要》以及“總說明”的精神,而且讓我和我所教的歷屆學生獲益頗多。我教得輕松,教得灑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自在,學得扎實,學得快樂。
首先,要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說,不致尷尬。毋庸置疑,要想較為順利地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就必須讓學生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上課時有話可說,不致尷尬。為此,我每次準備上新課前,都會根據學生實際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
如前年秋季開學后不久,在準備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二課《捅馬蜂窩》時,我布置了下列預習任務:1、認真閱讀課文,試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簡述“捅馬蜂窩”的過程;2、在所有動物中,你最害怕最厭惡的是什么動物?你和它(它們)之間發生過什么沖突?請準備在班上說給老師和同學聽;3、讀完這篇課文后,你對這些厭惡的動物是否有了新的看法?
這樣的訓練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一般學生上課時不管是合作學習,還是點起來回答問題,大都能說幾句,不致于讓同學或老師都感覺到非常尷尬。課堂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較之剛開學時有了明顯的好轉。
其次,要讓學生做到有話想說,不吐不快。根據教學規律,教師只有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有話想說并且不吐不快的感覺,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
我在進行作文《心事》的訓練時,首先讓學生復習本單元的《羚羊木雕》,讓學生再次說說小主人公有著怎樣的心事,自己是否也有過相類似的心事;其次讓學生回憶自己從記事起到現在,在與家人或他人交往中有過怎樣的心事,并說說是什么時候有了這個心事、是什么原因引發了這個心事,試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將其說給同學或老師聽;再次就是讓平時性格比較開朗且發言比較大方的同學帶頭在課堂上簡述自己的心事,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通過多次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向同學或老師敞開心扉談想法,大大方方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最后,要讓學生做到會說想說的話,力爭不出現語法修辭上的錯誤。根據教材安排“口語交際”的八次訓練,我著力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因為這些口語訓練的話題來源于現實生活,與學生生活實際很貼近,既注意到了交際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又注意到了交際過程中文明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經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訓練,除極個別生性孤僻的學困生外,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學習、踴躍發言。記得去年春季六月中旬的一天,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會說不”的訓練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并且基本上做到了語言表述簡明、連貫,沒出現什么明顯的語法修辭上的錯誤。在眾多發言的學生中,周雪嬋的發言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上個星期五下午放假離校走到李集街轉盤時,一個同村的同學邀我一起去‘心動網吧’上網玩游戲,并表示由她買單。當時的我,急著回家看望最近身體一直不好的奶奶。面對真心實意向我發出邀請的她,我微笑著說:‘謝謝你!本來我也喜歡玩游戲,但因為我奶奶最近身體一直不好,我爸媽又長期在外打工,所以我奶奶很想一個星期才能與她相處兩天的我早點回家。真的很不好意思!你自己去玩吧?!?/p>
篇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學生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呢?調查和研究發現,源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度會比較高.例如,在和學生學習“圓周運動”、“摩擦力”、“曲線運動”等章節內容時,都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小段“汽車的漂移視頻”,透過這個現象,學生自然很好奇想知道其中的物理學原理是什么?這種生活中本來就很驚嘆的鏡頭搬到課堂上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度被有效激發,探究自然很積極.
2將教材中的信息化為任務式問題
有時候,具體的任務讓學生的探究有目的性,同時也有利于自我檢查學習的效果.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必修二中的“行星的運動”這節內容時,從教材分析來看,這節課主要是介紹“天體物理”的發展.如果課堂上直接和學生照本宣科式地進行物理學史講解,學生的印象不深,下課了說不定就忘了,為此,筆者提前布置了任務式問題,讓學生課前自主準備:(1)簡述哥白尼之前對行星運動的描述哥白尼對行星運動的描述開普勒對行星運動的描述;(2)自主收集哥白尼、第谷、開普勒、伽利略與行星運動研究有關的小故事;(3)通過上網、查資料,收集并打印太陽系行星運動的真實規律的圖片.通過這幾個任務的布置將原本信息介紹,轉變為學生對信息的自我搜索和探究,學習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文來自于《中學物理》雜志。中學物理雜志簡介詳見
3將規律探究性內容轉化為可操作性問題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倡導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知,那么,這里面也就涉及到探究什么、怎么探究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將探究性內容轉化為可操作性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指引,學生能夠自主實驗,在實驗中獲得問題的答案,感悟研究的過程.而且這種做法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理論性強的物理規律轉化為學生可以操作的問題,簡化難點,重點也在探究過程中得以有效突破.
篇8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電場強度 物理規律
物理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物理規律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中的核心內容。由此可知,物理規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科學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物理規律知識。
一、高中物理規律的特點
(一)只能被發現,不能主觀創造。
通常情況下,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實驗和思考就可以發現事物存在的規律。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它們只能被發現而不能被創造。我們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兩種方法發現物理規律。歸納推理法從認識個別的、特殊的事物推出事物的一般原理,能夠體現事物的共性。演繹推理法由定義的根本規律出發,層層遞進,從一般到特殊,邏輯嚴密結論嚴謹,能體現事物的特性。
(二)物理規律反映物理概念間的聯系。
物理概念組成物理規律,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物理規律反映各個概念之間的必然聯系。就拿歐姆定理舉例:電阻、電壓、電流等物理概念組成了歐姆定律,研究導體時,可以通過測量電阻、電壓、電流這三個物理量的數值得到導體的性能報告。歐姆定理反映出電流強度和導體電阻成反比又與導體所受電壓成正比,即反映了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
(三)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局限性。
物理規律普遍具有客觀性和局限性。由于物理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是在實際的客體通過簡化后得到的,而且實驗人員對實驗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和儀器自身的精確度都對實驗結果有影響,因此物理規律只能夠在一定的精確范圍內反映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
二、物理規律教學的阻礙
(一)感性認識不到位。
物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物質的結構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也是當前被世界公認的最重要的基礎科學。部分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有思維障礙,主要是由于他們沒有聯系生活實際,將物理這門學科排除在了生活之外,把物理想象得過于復雜和專業,在學習前就對物理產生了恐懼心理。要想學好物理,必須聯系客觀實際,實事求是,讓學生以生活為基礎,理論為依據,多動手勤動腦,增長他們的見聞,幫助物理教學回歸生活。
(二)前學科觀念的影響。
前學科觀念就是指在學習之前,由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對某些問題已經產生了先入為主的概念。有些前學科觀念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有些則嚴重干擾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比如學生總是認為一斤棉花比一斤鐵要輕;在慣性分析問題上總認為慣性的大小和運動物體的快慢成正比;在摩擦力的探究中,學生總是認為摩擦力方向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而且摩擦力總會阻礙物體運動;在自由落體問題上,認為較重的物體比較輕的物體要下落得快。物理的學習就是將學生腦海中的錯誤意識消除換上正確的新意識,如果不能達到好的效果,物理學習就會失去意義。
(三)不利的思維遷移和思維定勢的影響。
思維遷移分兩種,一種是先前學習的知識對后續學習的順向遷移,另一種是后學知識對已學過的知識的逆向遷移。思維定勢是指大腦被外界多次刺激后產生的固定的思維方式。思維遷移和思維定勢都有可能對學習造成不利影響,這就要求老師教會學生變通地學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
三、高中物理教學對物理規律教學的探究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老師畢生致力于教書育人,但當前的應試教育模式將知識功利化,“填鴨式”教育成了老師應試教育下的無奈之舉。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嘗試摒棄傳統的開門見山直接切入重點的教學方式,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慢慢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解答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索激情。老師這種拋磚引玉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知識點,比起死記硬背效果更顯著。就以探究“電場強度”這節課為例,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我不直接切入重點,而是問他們是否清楚電荷相互作用力的產生原理。之后讓學生帶著疑問課本上的圖14-5。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發現電荷A和電荷B在沒有直接接觸的情況下相互影響。學生分小組討論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先大膽假設,然后小心論證。在一問一答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掌控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課時感覺聽懂了,換個題目又不知如何下筆。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明白物理規律的深層意義,防止學生只記住公式而不能將公式靈活地應用于各種題型。以“電場強度”這節課為例,電場強度的公式是E=F/q。對于這個簡單的公式,教學中不能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下公式的內容,也不能僅僅告訴他們電場強度和電場力成正比,與電量成反比這個事實,更要讓他們明白是如何推導出這個公式、得到這個結論的。
(三)讓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成立范圍和條件。
物理規律并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成立的,它具有自己的成立條件和應用范圍。學生往往都只會一味地套用公式而不管公式在題目中是否試用,使得考試成績不理想。在“電場強度”這節課中,學到真空中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KQ/r2,該公式的并不是對于所有的靜電場都是適用的。在學習這節課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強調“點電荷”這個概念的相對性,嚴格來說點電荷是不存在的。
綜上所述,本文簡述了高中物理規律的特點,指出了當下對物理教學有阻礙的因素,最后以“電場強度”為例談了對高中物理規律的探究成果。由于物理規律本就復雜難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讓學生適應物理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物理規律,理解物理知識。
參考文獻:
[1]雷怡.以“電場強度”為例談高中物理規律的教學[J].中學物理,2013(04).
篇9
【關鍵詞】教學環節 邏輯 思維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71-01
教學環節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構成,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依托和憑借。在課堂教學不斷追求簡約和高效的今天,如何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確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筆者在復習了“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后,對這一問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在這里與各位同仁進行交流。
一、教學環節簡述。
環節一 ——“試試看”:描述當年趙桂艷投身養雞售蛋行列時可能的市場形勢以及她能進行薄利多銷的原因。設計意圖:在交流合作中,利用價值規律對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進行判斷和說明。
環節二 ——“說說看”:趙桂艷是怎樣利用價值規律生產“本草蛋”獲得很好的市場效益。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結合事例,認識利用價值規律的做法及重要性。
環節三 ——“想想看”:趙桂艷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你身邊利用價值規律的事例。設計意圖:整體把握,形成認識,達成教育意義。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注重從整體立意,體現邏輯的美。
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以精煉、濃縮的編排方式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作為教材的開發者,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背景,通過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將靜態、結果性的內容,設計成豐富、生動、過程化的教學環節。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時,需要站得更高一點,既要讓教學環節有助于對具體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還要能夠跳出某個教學環節、某個知識點的范圍,從教材整體甚至課程的高度來設計教學環節,著眼于整體,對各個環節在符合邏輯的基礎上,進行巧妙設計和安排。
在第一個環節的認知鋪墊基礎上,用趙桂艷的事跡對第二、第三和第四個教學環節進行貫穿相接,不僅可以形成一個整體性的教學材料,同時,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符合知識的全面把握、理解判斷、調動應用和感悟內化的認識秩序。四個教學環節雖有不同的設計目的和要求,但在實現整體教學目標方面又有著內在的聯系,是和諧統一的。通過這些環節把學生活動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得以不斷推進和延伸,不僅拓展和深化了教學主題,更顯示了教學環節的邏輯力量。
三、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展現出思維的美。
教學環節是教學過程實施的載體,是為了服務和強化教學主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學環節還應該是鍛煉學生思維的載體,它要有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擴張,要有利于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環節二“試試看”中,學生要想描述出當年趙桂艷投身養雞售蛋行列時可能的市場形勢,就要全面理解價格與供求的變化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趙桂艷投資養雞的這一行為,來推測出當時的市場形勢:可能是雞和蛋的價格很高,雞和蛋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還有學生想到了國家有可能出臺了扶持養殖業發展的有利政策等。
要說明趙桂艷能實行薄利多銷的原因,就要全面理解價值規律的內容,知識雞蛋的價值量由生產雞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趙桂艷由于個別勞動生產率高,生產雞蛋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單位時間內創造出了更多的價值,所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能夠降價銷售,進行薄利多銷。
筆者通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在課堂操作中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幫助學生深入、全面地把握了價值規律的內容,它不僅豐富了教學過程,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思維。
四、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立足學生能力的發展,追求知識的應用美。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幾個道理,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能更好地認識社會生活中的現象,提高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學環節的設計要力求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服務,讓它成為學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重要途徑。
教學環節三的設計就是在學生在掌握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說明,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的。在課堂操作中,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從市場供求關系、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商品質量及其交換等角度對趙桂艷的事例進行了說明,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的教學實踐證明,這個環節對提高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起著積極作用,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能力發展和提升。
五、教學環節的設計要充分挖掘情景材料,追求教育的美。
教學環節的創設中,不僅要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特別是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寓教育于知識之中的要求更高。教學環節的設置相當程度上都是借助一定的情景材料來實施的,教學環節應該是既有“情”又有“景”的?!熬啊笔禽d體,“情”才是活動的歸宿。情景交融,才能實現教育有痕,潤物無聲。
對越桂艷的事跡,學生雖有很多想法,但對以下幾點學生是沒有異議的:趙桂艷的成功來之不易,是她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的結果;她能成功是她利用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的結果;我們要學習她致富不忘鄉親,帶動眾多人走上致富路的高尚情懷。這就是“想想看”環節教育的落腳點,也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和形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第四個環節中要學生說說身邊利用價值規律的事例并不難,課堂中,學生舉了很多如“水果集中上市再去買很便宜”、“冬買夏衣很合算”等生活中的實例。它的設計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價值規律其實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經濟生活,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意識。
總之,設計出高效的教學環節讓教學目標以最優化的方式達成,這應是我們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它不僅體現了教師自身的專業修煉,更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希望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學環節就如一個個支架,不僅支撐學生向上發展攀升,還能盡現設計之美,支撐出魅力動人的課堂。
篇10
全國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試題
課程代碼:09279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
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下列對目標動詞“理解”解釋正確的是
A.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征(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征,
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這一對象
B.能描述對象的特征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C.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D.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2.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圍內的任何數,這表明了數學學科具有
A.嚴謹性 B.抽象性
C.廣泛性 D.系統性
3.下列屬于第一學段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是
A.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游戲的公平性
B.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C.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過程
D.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架起兒童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重要橋梁的是
A.活動經驗 B.發展水平
C.認知規律 D.數學內容
5.下列內容中滲透極限思想的是
A.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B.同樣多、比多、比少
C.表內乘法和除法 D.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6.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羅杰斯
C.皮亞杰 D.斯金納
7.學生學習9+6=?時,一邊念念有詞地說出“湊十法”,一邊寫出答案,這說明其智力技
能的形成處于
A.認知階段 B.示范、模仿階段
C.有意識的言語階段 D.無意識的內部言語階段
8.下列不屬于小學階段“數的運算”的目標的是
A.自然數的四則運算 B.分數的四則運算
C.小數的四則運算 D.負數的四則運算
9.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指的
是
A.空間觀念 B.空間想象
C.空間感知 D.空間抽象
10.通過設立的觀察室觀察班級學生的互動情況是屬于
A.間接觀察 B.直接觀察
C.參與性觀察 D.抽樣觀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
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1.數感主要表現在
A.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B.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C.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的關系
D.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E.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12.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實現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人人獲得數學方面的專長
C.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D.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E.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相同的發展
13.下列屬于第一學段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有
A.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
B.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C.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
D.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E.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
14.下列表示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的有
A.數的認識 B.式與方程
C.數的運算 D.常見的量
E.函數
15.小學數學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包括
A.數學課程標準 B.數學課程目標
C.學生生活實際 D.學生認知規律
E.社會發展需要
16.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啟示有
A.采用“小步子”為特色的程序教學模式
B.要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需要適當的強化
C.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D.數學教學應“以人為本”,改變學科本位觀
E.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體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價值
17.在數學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動作的熟練階段的特點包括
A.操作表現出高度的完善化 B.動作具有高度的正確性
C.動作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D.動作之間不協調的現象完全消失
E.全套動作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18.運用發現教學法的一般步驟有
A.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B.學生先閱讀教材,提出問題假設
C.引導學生利用教師和課本所提供的材料,對問題提出各種假設
D.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展開討論
E.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19.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應達到的要求包括
A.準確規范 B.簡潔嚴謹
C.生動形象 D.通俗易懂
E.有趣味性
20.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一般要反應的層次有
A.記憶 B.理解
C.運用 D.經歷
E.探索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簡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關于“對數學學習的認識”的理念。
22.簡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具體實施步驟。
23.簡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特點。
24.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閱讀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25.簡述第一學段概率學習的總體目標。
四、辨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6.數學僅僅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27.“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8.感性材料和感性經驗是影響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9.試述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原則。
30.試述10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要點。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16分)
31.閱讀下面的教學案例,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
教學案例:
一、引導猜測
師: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寬有關,那么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呢?想想看。
生1: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關。
生2: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周長有關。
……
師:是嗎?我們一起看一看。(在釘子板上用橡皮筋直觀演示驗證:長方形的長(或寬)拉長,長方形的面積也變大,使學生確信: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與寬有關,也與它的周長有關)
二、分組操作
師:那么長方形的面積究竟和它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呢?請各組從準備的25個1cm2的正方形中,選一些拼成各種各樣的長方形,并把它們的長、寬和面積記錄在表格中。
(各組完成后,教師收齊表格,并展示其中的幾組表格,檢查填得是否準確)
三、提出假設
師:大家觀察表格里的數據,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長乘寬等于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四、驗證結論
師: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的方法來計算呢?我們再來研究幾個例子(展示其他幾個小組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