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新技術范文
時間:2024-05-30 17:2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低碳新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ZigBee技術;GPRS技術;智能控制;無線監控系統;LED路燈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5-8166-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的道路管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道路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道路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對路燈系統的管理,傳統的監控方式只有通過利用人工方式對各道路進行巡邏,以此來檢查路燈的運行狀況,這樣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且當路燈發生故障時,很難及時處理,必須要等巡查人員發現問題之后才會進行處理,這為城市交通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隨著“低碳經濟”理論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傳統的路燈系統的能耗較高,這已經不符合“低碳經濟”的標準,因此,需要重新設計路燈系統?;赯igBee和GPRS通信技術的LED路燈遠程無線監控系統應運而生,它具有高度的自動化、高效節能、管理方便,這對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1 相關概念
1.1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技術進行改革創新、對生產制度的創新以及對新能源的研究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的降低煤炭石油等多種高能源消耗、降低CO2氣體的排放,使社會處于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式。發展低碳經濟,需要積極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指標中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對經濟的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提高對現有能源的利用率,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1.2 低碳經濟與LED照明
在傳統的高能耗發展模式廣受詬病的今天,全球各地的政府部門根據低碳經濟的相關要求,逐步推出對綠色照明產業的扶持性產業政策,LED照明技術即是指發光二極管照明,它是第四代照明光源,也是綠色光源,它在未來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2 通信方式的選擇
在遠程監控系統中,主要利用GSM短消息通訊、GPRS分組以及ZigBee無線組網等技術實現通信。線面分別對這三種通信技術的優點和弊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在遠程監控系統中主要利用GSM短消息通訊、GPRS分組無線業務及ZigBee無線組網通信技術等無線通訊方式。下面分別對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2.1 GSM短消息通訊
GSM短消息通訊技術是一種使用范圍較廣的無線通訊技術,其具有傳輸快、質量高、成本低等特點,但在利用該技術進行數據傳輸時會存在一定的網絡延遲,尤其在短信息使用高峰期,其延遲情況特別嚴重。另外,在進行大量數據的傳輸時,其價格優勢也蕩然無存。
2.2 GPRS分組無線業務
GPRS是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簡稱,它是GSM中的一種數據通信方式。GPRS不同于傳統的連續傳輸方式,其主要適用于間斷的、突發性或者頻繁的少量數據傳輸。由于利用該技術使需要在每盞路燈上都綁定一個GPRS模塊,且城市路燈系統通常規模較大,這會在無形中增加整個無線通信系統的成本,這違背了“低碳經濟”的原則。另外,由于GPRS在進行數據傳輸時通常需要數十秒的時間進行連接,這對監控數據的實時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3 ZigBee無線組網通信技術
ZigBee無線組網通信技術是一種低功耗近距離通信的新興技術,在利用該技術進行通信的過程中,由于采用組網方式,不會收到外部頻率的干擾,同時該技術所使用的頻帶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能夠直接使用,因此非常方便。
通過對上述技術的分析,可以將ZigBee技術及GPRS技術相結合,通過兩種技術之間互相彌補缺陷能夠實現一種高效、快速、低成本的路燈監控系統。
3 系統簡介
LED路燈無線監控系統主要包括無線終端、路燈控制器及監控中心軟件三大部分組成,具體結構如下圖:
3.1 無線終端
該系統中的無線終端主要由ZigBee無線組網通信模塊、增益天線以及電路控制系統組成。它主要負責監控系統中控制功能的實現,同時負責對信號的采集。通過該技術實現的網絡,無線終端可以執行控制系統所發出的指令并實現與控制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以達到通過指令對路燈進行控制的要求。
3.2 路燈控制器
路燈控制器是由單片機、無線通信模塊以及天線等構件所組成的,該控制器以UC/OS操作系統為基礎進行搭建,這能充分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無線通信模塊中的ZigBee模塊主要負責與無線終端進行數據交換,并將所收集的數據發送到單片機,然后由單片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并通過LCD顯示屏顯示出來,實現人機交互,以此來實現對路燈的控制和檢測。GPRS模塊主要負責控制器與監控中心的數據交換??梢蕴崆袄寐窡艨刂破髟O置好數據接受的時間周期,以及數據上報的時間周期。當路燈出現突發故障時,路燈控制器應將故障信息實施發送給監控中心,以此保證路燈故障的及時排除。
3.3 監控中心軟件
1)監控中心利用GPRS模塊實現與道路路燈控制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并對路燈控制器發送命令,同時對路燈控制器所發送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處理。
2)監控中心軟件能夠根據地理位置計算出每天的日出日落時間,這樣能夠實現對路燈開著的自動控制以及亮度調節。
3)監控中心軟件通過建立相關數據庫,能夠對每盞路燈的完整信心進行儲存,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統計和分析,能夠實現對路燈的更好控制。
4)監控中心軟件能夠通過對檢測控制數據的分析自動生成曲線報表,這樣能對每盞路燈的狀態變化進行有效的統計。
5)監控中心軟件能夠實現自動報警功能,當路燈出現突發故障,而有沒有工作人員發現的情況下,監控中心能共通過報警的方式來提醒監控中心工作人員。保證故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3.4 運行實效分析
1)從系統運行之后的情況來看,通過對安裝該系統的路燈和未安裝該系統的路燈的用電量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巨大差距。以某地區一主干道中的500盞LED路燈為例,我們分別對兩種情況下的用電量進行統計,在路燈未安裝控制系統之前每天用電量為1380度,在安裝控制系統之后每天用電量為966度;電費按照每度1.2元計算;人工費用2000元/月,共2人;折舊費8000元/月,具體數據如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已安裝控制系統的路燈每年可節約費用362.6元,而控制系統的建設成本為每盞路燈150元左右,這樣通過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收回建設成本,通過長期的使用,便能達到大量節約投入的效果。
4 結論
本文對基于ZigBee和GPRS的LED路燈遠程無線監控系統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并通過對實際使用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安裝該系統的路燈成本更低、實用性更強、管理方便,能夠有效解決城市照明所帶來的高能耗問題以及難以維護的問題。通過全面建立LED路燈遠程無線監控系統能夠促進“低碳經濟”理論的快速發展,是城市照明系統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發展方向,它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李鐵楠.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7.
篇2
一是推動已建園區與新建園區的綠色化轉型。循環經濟生態園區規劃涉及四大體系:產業體系、基礎設施體系、人居環境體系和社會消費體系。對于已建的工業園區,在現有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技術水平的基礎上,一方面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生產和治理技術,建立綠色、低碳產業排放標準和產品標準;另一方面注重使園區的綠色化發展與區域低碳發展等規劃相協調,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的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園區綠色核心競爭力。對于新建園區,以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為目標,在園區規劃設計時就把具有產業關聯度的不同企業聯結起來, 以核心企業為主體,在企業之間建立工業代謝和共生共存的關系,形成共享資源的產業共生組織,使企業之間不僅具有競爭關系,更形成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產業生態鏈,實現園區的物質閉環循環和能量多級開發利用。
二是促進不同行業類型的工業園區的綠色化轉型。目前,我市的工業園區主要有綜合類、行業類以及高新技術類三種。對于綜合類工業園區,一方面,將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產業和產品納入園區產業結構調整范疇,盡快培養園區的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強化質量、安全、能耗、環保等約束性作用,進一步提高園區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兩高” 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對于行業類工業園區,如長壽化工園、西彭工業園等,應注重園區內的資源循環利用,大力發展源頭減量化、資源化、零排放和產業鏈接等行業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對于高新技術工業園,如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產業園等,一般位于都市發達區,則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順應城市化、信息化發展趨勢,發展與城市需求密切的產業,主要提升產業鏈中的層次和水平,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培育新興服務業態,這類園區對環境的影響整體較小。
三是提升園區綠色管理水平,完善園區生態管理體系。一是科學制定園區綠色低碳轉型中長期規劃。因地制宜對園區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進行詳細規劃,將產業的生態化建設融于園區整體綠色發展規劃和城市生態發展總體規劃中。二是提高園區準入門檻管理。制定產業碳排放強度、能源消耗準入標準以及排放標準等標準管理,鼓勵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和建筑領域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循環利用閉環管理等。三是建立多層次的生態工業園區的管理體系。從產品層次著手,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態設計和環境標志產品要求,開發和生產低能耗、低污染、經久耐用、可維修、可循環和能夠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從企業層次著手,盡可能在企業內部實現清潔生產,并建立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
篇3
2017年節能宣傳周活動時間為6月11日至17日,其中低碳日時間為6月13日。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是“節能有我,綠色共享”,低碳日活動主題為“工業低碳發展”。
二、總體要求
宣傳落實《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等相關要求。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線,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普及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和知識,營造崇尚節約、合理消費與低碳環保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降碳。加強與網絡、通訊、城管等部門的銜接,妥善做好相關宣傳材料的推送、及張貼工作。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節能低碳宣傳活動。
三、主要內容
(一)宣傳周啟動儀式及相關活動
1.2017年xx市節能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6月11日(周日)上午9:00,在文城鎮xx公園舉行。以簡潔方式,啟動我市2017年節能宣傳周活動。(責任單位:xx市科工信局、xx機關事務管理局,承辦單位:xx靚菲招牌制作中心)
2.節能科普及節能技術產品宣傳展示。6月11日,在xx公園,以宣傳畫板、攤位展示、現場演示、技術交流、互動體驗等方式,宣傳節能科普知識、節能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推廣高效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展示推廣新能源汽車,開展節能減碳咨詢活動,發放《節能降碳宣傳手冊》等宣傳材料。(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旅文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總工會、共青團xx市委、xx供電局、文城鎮政府)
3.綠色出行、新能源汽車宣傳推廣活動。配合宣傳周啟動儀式,6月11日在xx公園,組織海馬、小二租車等公司開展電動汽車綠色低碳出行宣傳活動。(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二)宣傳行動
1.部門行動。宣傳周期間,主辦單位在辦公樓醒目位置懸掛內容為“節能有我,綠色共享”等宣傳條幅;利用電子顯示屏播放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及口號;在電梯間、會議室、宣傳公告欄等位置張貼宣傳海報。(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局域網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科普知識、技術及產品宣傳。在校園、社區、商業網點和長途客運站、碼頭等地方懸掛宣傳條幅。編印節能降碳技術產品推廣案例等資料,印制節能宣傳周海報及宣傳單,向社會發放。(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科協,文城鎮政府)
2.媒體行動。宣傳周期間,在《僑鄉xx》等報刊等上刊發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有關內容、開設節約用電宣傳專欄。(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旅文委)
以“節能有我,綠色共享”為話題,在微博、微信上進行節能低碳的互動討論。(責任單位:共青團xx市委)
(三)節能進機關活動
1.參加主題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市級公共機構組織參加xx市節能宣傳周啟動儀式,要求市直機關結合實際認真組織本級和下屬單位開展好節能宣傳活動。各鎮級公共機構要組織開展一批影響較大、氛圍濃厚、參與率高的宣傳活動,增強節能宣傳效果。
2.營造活動氛圍。宣傳周期間,公共機構要通過懸掛主題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海報和宣傳標語,制作宣傳欄及利用電子顯示屏,同時組織相關媒體宣傳節能工作,營造濃厚的節能宣傳氛圍。
3.舉行“低碳日”能源緊缺體驗活動。6月13日全國低碳日當天,全市各公共機構將同時舉行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活動。以停開四層以下辦公樓電梯、關停辦公區空調和關閉公共區域照明等方式開展能源緊缺體驗;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等綠色出行方式踐行節能減排;通過日常辦公盡量采用自然光,辦公室無人時及時關閉辦公電腦、空調及照明開關,減少辦公設備的待機能耗和一次性辦公用品消耗等綠色低碳的辦公模式支持節能工作。
4.開展節能政策法規宣講。宣傳周期間,各公共機構安排專門時間,學習貫徹《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指導性文件,學習貫徹情況納入節能工作考核內容。
5.宣傳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制作示范單位創建宣傳展板,大力宣傳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事例,推廣節約型機關、學校和醫院的先進經驗。
6. 開展節水型單位創建宣傳活動。積極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設備和器具,積極推進直飲水和電開水器改造項目。
7.開展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及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引導公共機構工作人員形成綠色環保、循環利用的辦公和生活方式,培養節能環保理念,提高公共機構工作人員的節能環保意識。
8.組織創建節約型校園、節約型醫院宣傳活動。教育系統、衛生系統要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校園、節約型醫院宣傳活動,倡導廣大師生和醫務工作者積極參與節能節水實踐,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和節約型醫院。(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四)節能進校園活動
1.利用周一升旗時間,舉行節能宣傳儀式,向全體學生發出宣傳倡議,通報活動安排。依托學校LED屏幕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宣傳標語;通過校園廣播站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相關信息;在宣傳欄、校園內適當處懸掛節能宣傳條幅、節能宣傳海報,整體營造倡導節能低碳宣傳氛圍。
2.以宣傳節能減排相關法規為主線,依托學校官方及各單位“雙微”渠道,開展節約用水、用電、糧食宣傳教育微活動。
3.開展綠色低碳體驗活動。6月13日舉行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停開學校4層以下辦公樓、教學樓及學生宿舍電梯、停關辦公區空調等方式開展電力緊缺體驗,倡導步行、自行車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4.學生會積極行動,開展校園節能活動周的各種宣傳活動,加強宣傳教育,組織志愿者到食堂、教室等地,張貼節約用紙、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空調控制溫度26度以上等節能宣傳標語,開展以“四個一”(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為主要內容的主體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共青團xx市委)
(五)節能進企業活動
1.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國有企業創建活動。動員國有企業深入開展節能和資源節約宣傳活動,加快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加大國有企業節能減排低碳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節能減排低碳專業技能。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藝裝備,帶頭履行節能減排低碳的社會責任。(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2.在企業職工中開展“我為節能減排獻一計”活動,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節能減排,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和知識,推動廣大職工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崇尚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普及應對氣候變化知識,宣傳低碳發展理念,提高職工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意識。(責任單位:市總工會)
3.開展全市燃煤鍋爐淘汰督導工作。(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質監局、市環保局)
(六)節能進社區活動
1.組織宣傳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利用社區宣傳欄或設立展板宣傳居民階梯電價、水價政策,推動居民合理用水用電、節約用水用電。
2.社區節能低碳宣傳。宣傳周期間,到社區派發節能宣傳手冊、傳單、宣傳品,現場咨詢家庭節能節電及低碳有關知識。(責任單位:文城鎮政府)
(七)節能進農村活動
1.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新技術推廣力度,積極運用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農村能源開發與利用技術、節約型農業生產技術、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等;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進行農業節能減排新技術研究與開發。
2.推行節肥、節藥、節水生產方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節水農業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廣科學合理使用新技術,推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發。通過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大力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
3.引導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農業生產產生的廢棄物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蘊藏著能源資源,引導采用沼氣發酵技術處理后,能產生高品質的清潔能源——沼氣,以及優質的有機肥——沼渣沼液。(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八)交通節能宣傳活動
1.充分發揮公交、港口等公共場所及車船的宣傳陣地作用,在出租車、公交車、客運站、碼頭LED 顯示(宣傳)屏及公共交通工具、客貨運站場張貼宣傳節能標語標識,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交通運輸低碳發展理念,積極引導社會公眾綠色低碳出行。
2.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大力宣傳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成效,積極宣傳交通節能低碳技術、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推廣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應用。(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九)建筑節能宣傳活動
1.廣泛宣傳裝配式建筑應用知識,組織各建筑設計單位、圖審機構學習《關于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瓊府辦〔2017〕8號)等。
2.組織綠色建筑(小區)知識宣傳。宣傳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小區、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政策、知識,提高公眾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認識。組織開展綠色建筑政策標準宣貫培訓會,宣傳培訓《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意見》(瓊建科〔2017〕x號)、《xx省海綿型建筑與小區設計導則》等內容。
3.組織學習《xx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竣工驗收資料目錄(2017修訂版)》,提出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多元化方面引導政策,鼓勵發展太陽能光伏應用。
4.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xx省商品住宅全裝修管理辦法(試行)》。(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
(十)綠色商業宣傳活動
1.加大綠色商業宣傳力度。在流通行業、商場、超市等的基礎上,把宣傳范圍擴至居民小區各社區,加大綠色商場創建工作宣傳力度,鼓勵流通企業按照《綠色商場》標準促進綠色供應鏈建設,采購綠色商品,開展節能產品促銷,在營業場所布置節能環保宣傳標識標語,引導綠色消費行為。
2.增強綠色商業宣傳手段。鼓勵流通企業使用節能技術、產品、設備開展節能改造,組織節能技術產品設備供應商與流通企業對接,舉辦節能技術交流會、改造案例分享會等,促進流通企業發現節能機會,挖掘節能潛力。舉辦社區綠色兌換活動,采取散發宣傳冊、圖版展示和技術人員現場專題講座等方式,增強社區居民對再生資源回收的認識。(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十一)低碳專題活動
1.低碳知識宣傳。以宣傳展板、節能低碳產品展示等方式,宣傳低碳知識及我市推進低碳發展工作進展情況。
2.組織宣傳節能減碳適用技術。開展科技示范宣傳,普及節能減碳實用技術,組織太陽能技術和產品體驗周活動,提高公眾節能減碳科技意識和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工信局、市科協)
(十二)資源節約宣傳活動
1.宣傳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偨Y近年來我市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及建筑產業化成果,宣傳專項基金征收規定調整情況等。(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市商務局)
2.限塑及空調溫度控制專項檢查。采取現場抽查等形式,對大中型購物商場、超市塑料袋有償使用、超薄塑料袋使用及溫度控制情況進行檢查、宣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文城鎮政府)
3.“城市限粘 縣城禁實”專項檢查。采取資料核查、建筑現場抽查等形式,對“城市限粘 縣城禁實”的完成情況和完成進度進行專項檢查。(責任單位:市住規建局)
(十三)節能知識普及活動
1. 組織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員培訓班,開展節能法規及節能業務知識培訓,推介節能技術。(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
2.組織開展節能“四個一”實踐活動(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志愿者活動,引導青少年增強資源節約意識,強化青少年節能減排實踐,從小培養節約意識。(責任單位:共青團xx市委)
3.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理念宣傳教育。結合“世界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教育,進一步提高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科學素養。(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四、組織機構
2017年我市節能宣傳周及低碳日活動由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節能辦公室牽頭(辦公室設在市科工信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旅文委、市教育局、市國土環資局、市環保局、市住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文體廣電出版體育局、市機關事務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科協、xx供電局、文城鎮政府等為主辦單位。xx廣播電視臺、《僑鄉xx》等新聞媒體和市政府網站負責宣傳工作。
五、有關要求
篇4
【關鍵詞】低碳經濟;建筑業;現狀;對策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濫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不良的經濟影響逐漸被人們熟知,尤其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世界經濟加速向如何合理運用能源使經濟社會低碳化的方向深入發展,而低碳經濟則成為實現全球減排目標,促進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低碳經濟主要的涉及部門,建筑業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適應社會經濟進步,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我國建筑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建筑設計、規劃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國,住房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盡管國家在2006年時曾經規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總建筑面積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夠達到這一標準,既是個別地區能夠達到,那些符合標準的房屋也多數存在著采光不好,通風不好等設計上的嚴重問題。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隱患
目前,大多數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來源。
(三)我國建筑節能標準和國際節能標準之間存有差距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積雖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沒有達到國際節能標準。我國現在的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仍然是發達國家的3倍。因此,雖然說上海等一些先進大都市已經在推行低碳經濟,但是從本質上而言,我國的低碳建筑依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沒有一個成熟的運行體制和成熟的路線技術圖,也沒有相當清晰的低碳計算體系。
(四)大眾參與度低,相關政策和法規未出臺
目前,低碳經濟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相對應的綠色建筑,建筑企業的低碳增長方式也正值一個雛形階段。因此,在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并沒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對消費者和企業并沒有完全普及環保的綠色觀念,而政府雖然從宣傳整體上日漸注重環保,但是與此相關的有效管理體制仍然沒有強制的實施。
二、我國建筑能耗不合理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初級階段
據相關資料的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15萬以上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同時,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對居住條件的改善有著迫切的要求,均推動了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全國城鄉到處大量開展新建房屋。近幾年,全國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積約20*108m2,并且繼續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規劃和建筑設計的不合理,導致浪費嚴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對空氣的污染度高出國際標準2至5倍。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和附屬設施。目前,建筑業已是國民經濟中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增長最快的行業,我國建筑鋼材的消耗占全世界總產量的50%,建筑能耗占國民總能耗的30%。這與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國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節能減排”等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存在尖銳的矛盾。
(二)行業管理監管水平較低
新開發的建筑中,開發商未來降低成本擴大利潤,使得高耗能建筑紛紛上馬。開發商盡量減少使用高質量、節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減料,本應該兩層的玻璃幕墻設計成一層,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溫隔熱效果,造成能源浪費。此外,商業建筑中過多選擇高耗能的空調方式,造成冷凍機和冷卻塔效率低、輸配系統能耗高、過渡季節大量運行空調;很少安裝熱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嚴重。
(三)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滯后
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滯后突出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國建筑業智能建筑開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國內很多智能建筑項目設計完全達到了5A標準,但在項目建成后,開通率卻很低,智能化系統的實際應用程度也很低。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務商的后期支持和維護服務滯后。項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統使用和維護,通常不是專業人員,而是物業單位。樓宇自控領域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一旦發生問題,不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影響整體智能化系統或子系統功能的發揮。很容易造成應用不充分、設備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等能源浪費現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無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節水器具難以推廣,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供水管網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遞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熱采暖系統垂直單管串聯方式,用戶無法自行調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費更加嚴重。
三、我國建筑業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層面
1.完善綠色建筑法規體系。完善《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配套措施。
2.出臺強制推廣與激勵先進相結合的綠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資的建筑為突破口,規定必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要求,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積極性,有工作基礎的地方試點,要求新開發的城市新區新建建筑必須全部滿足綠色建筑技術標準;研究出臺綠色建筑財稅激勵政策,制定財政資金的扶持和鼓勵。
3.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筑示范。爭取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組織實施綠色建筑相關的示范工程,一是單體綠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區或小城鎮的區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建立綠色建筑理念傳播、新技術新產品戰事、教育培訓基地、宣傳綠色建筑的理論基礎,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普及綠色建筑知識、提高全民意識。
(二)產業層面
1.構建全壽命周期的標準體系。修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等標準規范,完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維護、使用等各環節的標準,建立既有建筑的綠色建筑改造評價標準體系。
2.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建設綠色建筑材料、產品、設備產業化基地、形成與之相應的市場環境、投融資機制,培育和扶持綠色建筑服務行業的發展,加強人員隊伍培訓。
3.建筑行業應當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大力發展交易市場。目前,我國交易全是在現貨市場里面,沒有開展期貨交易。對此,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存在著更大的政策性和技術性的風險,故而國際市場對于期貨、期權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顯現。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貨交易所便開始研究碳排放權期貨,希望通過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幫助中國提高碳資源定價影響力,建立符合國內需求同時對接國際規則的碳市場交易。
(三)企業層面
1.研究完善綠色建筑產品技術支持體系。編著《綠色建筑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建立健全相關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機制,組織技術研究,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和消化國際先進的技術理念,融合自主創新,發展適合國情的綠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環保建材,新技術和清潔能源。大量使用環保節能的新型施工技術,廣泛推廣綠色建筑,加強綠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進一步促進建筑行業碳排放的降低,將低碳經濟貫徹始終。
3.通過主營業務的調整,實現經濟效益和低碳的雙贏。建筑施工企業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并且經濟效益較差的業務,增加碳排放量較小并且經濟效益好的業務。將建筑施工企業從過去對煤炭和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轉向水電投資、風力投資、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促使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加,碳排放量不斷減少,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資源,推進結構的調整以及力圖在經濟增長方式上求得轉變。
綜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經濟化潮流的巨大趨勢下,我國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識到低碳的重要性,還需要徹底地施行綠色建筑和低碳增長方式,在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為國民收入的增長貢獻力量的同時,也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生活環境。經過不斷的探索,建筑行業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將會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國建筑材料市場和施工市場也會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陳群勝,羅蘭.環境友好設計與低碳經濟[J].工業技術經濟,2009(9):127-129.
[2]王有為.實施綠色建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J].浙江建筑,2008(9):1-4,9.
篇5
【關鍵詞】陜西??;低碳經濟;戰略
1.低碳經濟概述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新型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是人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其實質在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使用、追求綠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的具體內涵包括:首先,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把CO2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甚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其次,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刂拼髿庵械腃O2濃度增加,抑制全球變暖,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迫切需要。
2.陜西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陜西經濟和能源結構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CO2排放強度相對較高,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節能減排形勢日益嚴峻。為此,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推動陜西經濟發展由高碳能源經濟向低碳與無碳能源經濟的根本轉變,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戰略選擇。
2.1 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能有效地促進陜西省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如果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可以實現這個領域的綠色發展。
2.2 減少能源污染、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陜西省現在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煤炭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屬于“高碳”能源,我國也沒有廉價利用國際油氣等“低碳”能源的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
2.3 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重要手段
雖然我國工業化具有全球化、制度安排、產業結構、技術革命等后發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不得不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利潤“微笑曲線”下端。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規則的討論和制定,有利于我國的中長期發展和長治久安。
3.陜西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3.1 改變思想認識
首先,要發揮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使在全民心目中牢固樹立低碳經濟觀念。其次,要摒棄傳統的低碳經濟是貧困經濟的觀念,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最后,低碳經濟不一定要提高成本,溫室氣體減排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
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2.1 要從源頭減少碳排放
在保證GDP穩步增長的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逐步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降低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陜西的產業升級轉型,可以理解為發展具有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創新能力強、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等特點的先進制造業和其他高新技術產業。那么,在產業發展方面,如,新能源汽車、數碼產品和節能建筑等,以及現代服務業,比如旅游、金融、物流、信息、文化創意產業等,圍繞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著力發展高效低耗產業,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產業。爭取做大做強陜西企業,著力推動陜西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
3.2.2 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
國際社會提出的主要減排措施之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上述分析可知,能源效率對抑制陜西碳排放作用顯著。因此,在能源結構調整困難的情況下,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應作為陜西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
3.2.3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要設法增加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所占比重。通過能源替代,增加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所占比重,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陜西碳排放將得到極大的緩解。積極開發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積極發展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增加能源總量的同時,更注重能源的品質。
3.2.4 要加大投入建設生態城市,把陜西建成低碳生態家園
森林是天然的大氧吧,又是大自然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變暖,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因此在建設生態陜西中,要大力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的青山綠水工程,應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把綠色生態環境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城市建筑要大力發展低碳建筑模式。房屋建設使用再生能源、特殊的絕緣材料,及先進的再循環系統,將大大減少每年的碳排放量。
3.2.5 依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展低碳經濟
農作物在控制溫室氣體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土壤碳匯,如采用免耕耕作;生物質碳匯,如造林、種草等;改變對牲畜糞便的處置來減少沼氣排放;改變農業耕作方式以減少甲烷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等四方面為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大力推廣沼氣和農林廢棄物氣化技術,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熱利用。通過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清潔能源革命,可以極大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3.2.6 綠色金融
各大銀行均在陜西設立分支機構,陜西要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結構由“高碳”向“低碳”的轉型過程中借助便利的金融服務。通過“綠色信貸”支持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項目的實施。
3.3 企業自身的轉變
陜西必須通過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與國際合作,形成低碳技術體系,靠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低碳能源是低碳經濟的基本保證,清潔生產是低碳經濟的關鍵環節,循環利用是低碳經濟的有效方法,持續發展是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向。因此,新型工業化要體現在新能源上,體現在新材料上,體現在新技術上。要大力發展再生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要大力發展新型再生生態材料,減少對資源的消耗;要大力推廣新技術,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在產品制成品上要標明碳排放量,便于消費者比較參考。
3.4 應發揮家庭、個人及中介組織的作用
在家庭和個人生活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杜絕奢侈浪費。要實現低碳經濟、節能降耗戰略,和很多細微之處息息相關。這里的“細微之處”不僅僅是制造業、建筑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要通過各種政策促進公民自發、自覺地參與到低碳生活中來。
4.結論
低碳經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的形成,得益于新能源產業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人們對發展理念更深層次的思考。低碳發展格局的形成需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及全社會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應對氣候變化課題組.當前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與政策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09,8.
[2]馮之浚等.關于推行低碳經濟促進科學發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報,2009-4-21.
篇6
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一: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研究
【摘要】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以文件形式確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顯得更加重要。而;綠色農業、低碳農業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大力倡導經濟發展轉型調結構,農業經濟發展必然要爭當轉方式調結構的排頭兵,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環保模式,減少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碳排放,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目標,最終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筆者圍繞我國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和低碳循環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推動措施。
【關鍵詞】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環保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由此可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是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路徑。
一、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綜述
由于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深入推進,作為國家第一產業的農業相關產業也必須找到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之路徑。在國家經濟中高速平穩發展和生態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時期,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成為黨和國家重點部署的發展思路,也逐漸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課題,在此大環境下,我們有必要對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做初步探討。(一)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是以市場需求和經濟、生態協同發展為根本原則,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是對各種農業資源進行開發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然后在此基礎上達到的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活動過程,其本質是要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與社會、生態資源的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所謂的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就是指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態勢下,我們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積極運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等各種方式,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對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強現有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可持續戰略的實施。
二、我國推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是今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由于我國人均土地占有量遠遠低于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臨著農業資源過度消耗的現狀,高耗材、高污染的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現行農業經濟發展需求,我國必須采取低碳農業發展模式,以提高我國糧食產量。(二)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可以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和維護糧食安全由于我國可用耕地面積較小,并且多地出現建設用地越過“耕地紅線”的問題,我國一直致力于以傳統農業模式解決溫飽問題,造成了農業土地破壞嚴重的現象。在傳統農業經濟發展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而且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農業的亂排亂放。因此,發展低碳農業有利于保護環境。進入新世紀以來,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糧食供應,使得糧食安全從區域性問題上升為國際問題,從民生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問題,由于我國國內的糧食生產供應現狀,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都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我國要加快轉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切實解決好糧食的安全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出路就在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
三、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所面臨問題
雖然我國在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現存的農業基礎薄弱。首先,我國較為嚴重的人地矛盾,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廣,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積遠遠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積,當前我國共有農業人口9億,農戶約占農業人口總數的27.7%,每戶所經營土地不足0.5公頃;其次,我國農村勞動力短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主要勞動力青壯年集體外出務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隊”,農業產業勞動力缺口嚴重;最后,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然國家大力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并推行職業技術教育,但是未從根本上提升農業從業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我國一直以來實行以工業輔助農業的發展路子,雖然有大量的輔農、助農、惠農政策,但是由于開展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可用耕地流失嚴重,面積減少,農業物資浪費嚴重,且已有農業基礎設施功能較為老化,破壞較為嚴重。第三,農業經濟服務系統未及時建立完善,鑒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農業經濟發展方向起步較晚,相關的農業經濟服務系統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農業經濟服務工作開展較為滯后,相關服務水平也較為低下。
四、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應對措施
一是優化農村農業產業經濟結構,在基層大力普及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開展相應農業服務技術培訓及繼續教育,培養一批綠色低碳循環農業專家人才,發掘一批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種植能手,并形成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的規模效應和聯動效應。二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進村進戶。我國應大力開展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檢修與更換,并普及農業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引導并向農村引入大量的資金,積極地研發新技術,擴展新視野,推動農民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農業技術專業服務系統,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發展,我國已經有足夠的技術水平和物質基礎為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建立專業服務系統,包括信息服務、大數據服務、物流服務及高端制造服務等,這個服務系統應該包括農業現代化的耕作方式技術的普及、對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對農產品及衍生品銷售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的專門服務,促進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基層推廣。
五、結語
我們必須推進低碳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確保糧食安全,并保護生態環境,突破現有農業的發展瓶頸,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農業產業化路子。
【參考文獻】
[1]張憲英.我國低碳農業解讀及其發展路徑初探[D].復旦大學,2010(5).
[2]周麗.加快我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探析[J].新經濟,2014(7).
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二: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途徑
[摘要]低碳經濟時代下,世界農業經濟逐漸開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環境下,低碳農業這一生態革命產物被廣泛關注和推崇,這就要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向生態、低碳、友好模式的轉變。本文主要探討低碳經濟時代下我國農業經濟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途徑,實現我國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低碳經濟;發展途徑
全球人口增長和經濟規模的擴張造成人類對常規能源的使用逐漸增多,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不斷日益惡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碳足跡”等概念應運而生[1]。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能夠通過節能降耗改善環境污染,還有利于調整經濟發展結構,促進新型產業的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必然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1低碳經濟內涵
低碳經濟是人類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重大進步,是通過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量、減少環境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指的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及改變生產方式,減少對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經濟發展中對環境的破壞,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是通過開發低碳能源系統,研發低碳技術并建設低碳產業體系,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2]。
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低碳農業規?;l展困難
目前制約我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業生產的小農分布。盡管我國近些年來已經實現農業大規模生產,但基本生態生產單位仍是農戶小農生產,制約了農業生產中碳生產的合理標準規劃。例如農村地區僅只有一戶或幾戶開展低碳農業生產,而大部分農戶依舊仍采用粗放生產,碳生產無法實現大規模的集中化,這種情況下依然會污染土壤、空氣、水源等,制約低碳農業的發展,增加推廣和開展低碳農業的成本。
2.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我國農村地區許多基礎設計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設施出現設備落后、設備老化等問題,這是由于水利投資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對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較小,資金較為分散,沒有形成合力,資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農業節能、節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從而制約低碳農業的發展。
2.3科學技術與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發展低碳農業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持,而技術創新是發展農業新技術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農業技術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農業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先進農業技術應用水平較低,缺乏農業科研人員,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不完善等,這些現狀嚴重制約了技術在低碳農業中的應用。除此之外,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模式缺乏先進的技術,例如沼氣的開發和使用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但目前只適用于以農戶為單位的小規模家庭生產生活,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大中型沼氣池等技術還不完善,使沼氣的開發和利用并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2.4農業生產方式還未完全轉變
盡管我國農業科技得到發展和進步,但是在農業生產中對化肥、農藥等污染土壤的資源的依賴性依舊嚴重,導致農村污染仍在加劇,造成土壤結塊、肥力下降等惡性循環。粗放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加劇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3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
3.1建立循環農業經濟體系
西方國家低碳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實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稈還田的低碳農業技術,打破傳統的額“種地必須先耕”的現狀,有效的保護土壤面積;巴西政府在2010年實施低碳排放農業計劃,運用生物固氮等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實現農林牧一體化生產等。我國人口總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積小,人地矛盾突出,且農業生產效率低,耕地污染嚴重,因此應大力推廣和使用農業固碳技術,減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資源的使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農業資源、農業產品、農業廢物再利用的循環模式,降低資源消耗率。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進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的綜合利用,加強對情節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
3.2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模式
首先要轉變農業生產發展理念,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屏氣原有的“重農業產出,輕生態環境”理念,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堅持集約化的經營理念,加強對農村農民知識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現代農民的綜合素質。其次,堅持資源的多層利用,實現資料良性循環,例如發展沼氣利用模式、病蟲草防治模式、產業鏈延長增殖模式等;充分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大力發展農田平原、水體立體等農業生產模式,實現低消耗、高產能[3]。
3.3促進低碳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一方面要大力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另一方面促進我國低碳農業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政府通過財政政策進行支持和引導,引導社會資金的不斷投入,積極開發新技術,整合現有的先進技術,降低現有低碳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成本,同時要注重技術服務體系的構建,積極引導和幫助廣大農民學會運用先進農業技術,使技術真正運用到低碳農業生產中,緩解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強農村地區新型農機技術的推廣力度,組織農民學習新技術,開展免費農業教育課堂培訓業務,宣傳新型低碳農機的作用,使低碳農機在農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強安全意識,更好地發揮低碳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有機物多層利用技術的推廣,在生態系統中形成物質良性循環多級利用的狀態。
3.4提升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低碳化的轉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指導,加強樹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理念。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觀,農業的發展是一種全面的、科學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其次要走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現代低碳農業經濟發展道路。再次還要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型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充分利用好農業資源,降低農業能耗,減少農業生產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最后,要加強低碳知識的宣傳教育,農民是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力量,在農村開展各種形式的低碳經濟宣傳活動,使廣大農民逐漸轉變生產理念,堅持低碳環保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法》《資源保護法》等資源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適當利用優惠的經濟政策引導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鼓勵和扶持綠色低碳農業生產。
3.5發展低碳休閑旅游農業
農業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加和農業文化的發展,農業經濟的休閑觀光作用逐漸顯現。發展低碳休閑旅游農業模式既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還能夠在農村形成品牌經濟,帶動品牌效應。要以農村現有的旅游資源為開發和發展基礎,加強對低碳旅游資源的創新開發力度,構建農家樂旅游的新形態。開發農業觀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護農村當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礎上開發農業高新技術,將農產品作為農業加工的突破口,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服務業務,將旅游業融入至低碳農業經濟之中,帶動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例如發展農業生態種植園參觀、農業主題公園、農家樂等旅游業務[4]。
4結論
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低碳農業的發展,低碳農業是低碳經濟的一部分。低碳農業的發展應將農業經濟與生態系統相結合,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加強開發和利用清潔資源,實現環境保護,從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向集約型轉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強農業低碳生產、環境保護、生態涵養、文化旅游等各項功能的融合,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蛟.從低碳經濟時代消費者行為特征看休閑農業的發展———以寧夏休閑產業發展為例[J].農業經濟,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導向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構建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3]劉國斌,黨美麗.低碳經濟時代吉林省縣域經濟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1(1):114-120.
[4]張蓓.低碳經濟視野的都市農業旅游:政府行為與市場邊界[J].農業改革,2011(2):62-68.
[5]涂洪強.區域循環性農業經濟的構想與建議[J].中國市場,2015(16).
篇7
一、低碳經濟時代,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的迫切性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都是我國對外貿易開展的最前沿陣地,外貿蓬勃活躍,不僅是促進廣東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對全國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從近幾年全球進入低碳經濟時代后,廣東的對外貿易也因新式貿易壁壘的出現和經濟轉型時期的到來而深受影響,實現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轉型已是迫在眉睫。
(一)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是低碳經濟環境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的出現,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發展的大潮流,被更多的國家提倡和采用。長期以來,廣東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粗放型發展對外貿易,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點,這與低碳經濟的核心內涵相悖,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模式面臨巨大挑戰。首先,低碳經濟時代使許多發達國家紛紛采取“碳關稅”政策對本國實行貿易保護,“碳關稅”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碳壁壘”。這使得廣東省出口的以低技術、高耗能、高污染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產品銷售成本大大增加,喪失了過去價格優勢的地位,使廣東省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受到嚴重削弱。其次,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面臨嚴峻的壁壘問題。比如在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占有主導地位的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產品,在2009年上半年出口564.7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9%,深受新型技術性壁壘的影響。
(二)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是經濟轉型時期的必然選擇
經濟轉型指的是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發展模式、發展要素、發展路徑等轉變。在低碳經濟的要求下廣東要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轉變對外貿易的發展模式。外貿發展模式與我國環保的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可以保持廣東省對外貿易優勢,即減少產品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降低由于環保標準提高而增加的生產成本;同時,因為低碳經濟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內核,可以促進廣東企業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損耗、保護資源、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綠色生產優勢,創造競爭優勢,推進產業升級,在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領域,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增加廣東省對外貿易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廣東省經濟轉型的關鍵之舉就是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調整。近幾年來廣東省過高的出口貿易依存度帶來貿易摩擦增加,極易遭受國際經濟與貿易環境的影響和沖擊,這迫使廣東必須調整現在的外貿發展戰略,實施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這無論是應對國際新式貿易壁壘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廣東省經濟整體轉型,都顯得十分緊迫,十分重要。
二、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簡析
(一)加工貿易發展模式簡析
加工貿易是廣東吸收外資和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方式,其出口產品從以傳統產品為主發展到以電子、通訊、信息產品等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為主,逐步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2010年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的38.5%。同時,加工貿易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充分發揮了廣東人口大省的優勢,緩解了就業壓力,有利于社會穩定。雖說廣東省加工貿易發展迅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廣東加工貿易整體仍處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環節,附加值還不夠高,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品牌等環節大部分還由跨國公司母公司控制;二是近年來加工貿易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總進出口額的69.1%,到2010年降至56.85%;三是廣東加工貿易主體仍沒改變以外資為主的狀況,目前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占80%的絕對比例,內資企業占20%,其中民企只占5%。內資加工貿易企業比例及規模偏低,反映出本地企業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的優勢不足。
(二)一般貿易發展模式簡析
與加工貿易相比,一般貿易對外依存度相對較小。從數據顯示來看,廣東省加工貿易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一般貿易雖然在廣東外貿中比例較低,但比重卻在逐年上升,從2006年的26.49%上升至2010年的34.21%,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所以在低碳經濟時代,在加工貿易面臨嚴峻挑戰時,一般貿易成為廣東外貿的突破口。但是,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知名度、銷售渠道不暢,而加工貿易已由母公司在國際市場建成較固定的銷售渠道和穩定的市場,這致使有技術的企業仍更愿意選擇貼牌出口。與此同時,企業擔憂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國內建立銷售渠道和品牌并不容易。對此,一般貿易出口企業要加強產品品牌建設,提高產品國際國內知名度,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而這又是一般貿易出口所面臨的巨大困境。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策略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政府在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中的作用
政府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寶貴經驗,制定相應的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在立法思想、立法原則以及立法內容上體現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的內涵。同時在國際上也要通曉國際法律,做好環境外交。目前國際上已經簽訂了約200多個多邊環保公約和協定,各國也紛紛制定一些政策法規,來加強對全球環境的保護。因此,政府必須充分掌握以爭端解決機制為代表的WTO系列協議文件的內涵,熟悉其約束性規則,這樣才可以在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基礎上客觀公平地維護我方利益,并在國際社會中尤其是在與發達國家的雙邊對話機制中增加談判的籌碼。此外,做好環境外交,積極倡導自由貿易,參與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樹立負責任的中國出口大省形象,為實現互利雙贏戰略而努力,從而為廣東對外貿易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還要綜合運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支持低碳出口產業順利過渡到可持續對外貿易發展模式上來。建立綠色產業的技術支撐平臺,提供綠色產業建設中所必需的基礎性、共同性技術并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信貸和技術支持等政策手段激勵企業的生態建設。通過彌補企業的生態建設成本,從經濟效益方面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態化建設,為企業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省內商務環境。同時還應密切關注國際標準,尤其是國際環境標準的動態演變,引導企業按照綠色要求改進外貿產品種類、生態設計、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推動企業的管理走上標準化、規范化和國際化,促進企業經營由粗放型向集約可持續型轉變。#p#分頁標題#e#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在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中的作用
1.出口產品結構多元化,進行綠色營銷
面對廣東對外貿易發展的巨大成就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廣東應該高度關注目前貿易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積極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由于服務業所排放的污染遠遠小于制造業,鼓勵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可以優化貿易結構,有效減少廣東的污染排放,改善“生態逆差”。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要采取綠色營銷策略,強化綠色觀念,不斷推出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市場,實施綠色公關,樹立綠色形象,系統推行綠色市場策略,以便在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
2.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制度創新
廣東企業應借世界發展低碳經濟之際,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加強管理,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有能力的出口企業要通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不斷更新技術,改變產品生產方向,盡力實現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的轉變,使產品的品質升級,在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中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斷完善產業鏈的結構,以設計水平、研發能力、品牌效應、服務質量、銷售策略等為中心向外擴展。這樣,外貿企業的技術會越來越高,獲得的收益會越來越大,企業的競爭能力會越來越強。
3.掌握低碳技術,培養低碳人才
廣東外貿企業在引進國外先進的能源清潔技術和低碳技術的同時,應注重培養低碳人才。企業所需的低碳人才極其緊缺,可以通過培訓來進行對企業自身員工的培養,也可以請高校代為培養。政府應大力支持、鼓勵企業與院校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開展可再生能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進新能源產業化。“產學研”合作的內容不僅包含科技成果轉化,也包括產品和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更包括人才培養。企業和院校的人才形成一種互通的良性合作,既能彌補企業低碳人才的不足,同時也能彌補院校教師技術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以適當的途徑和方式促進合作雙方的互動,實現互利多贏的格局。此外,企業還要構建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完善的管理機構,吸引大量的國外投資,著力將一流的低碳人才吸引到廣東。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行業協會在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中的作用
作為同行業、同地域的代表,以及政府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行業協會在促進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型中同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1.廣東省行業協會協助政府實施相關低碳政策
廣東省相關協會和研究中心應該積極協助政府構建促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充分有效地利用政府和民間基金,特別是在對低碳技術研發和技術商業化運作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大輔助力度。同時,還要協助政府拓寬碳基金的籌資渠道、運作方式等,發揮好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促進發達國家與廣東省之間的技術轉讓與合作的橋梁作用。
2.廣東省行業協會協助企業使用低碳技術創新
行業協會應該掌握并提供給外貿企業大量的最新的有關國際市場需求未來發展趨勢、貿易伙伴國的主要消費需求偏好、關于廣東省外貿產品主要的低碳技術法規、標準以及質量認證制度等各方面的信息資料,為行業內企業的低碳技術使用和創新以及創立自主品牌的活動提供信息咨詢并進行引導和監控,以使外貿企業的低碳產品能夠有的放矢、少走彎路、早見效益。
3.廣東省行業協會應加強自身行業自律
篇8
成立山東省低碳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低碳經濟的發展進程,研究制定低碳經濟開發、推廣、對外合作、技術研發、資金籌措等重大支持政策,組織協調解決低碳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困難。成立山東省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同時,組建由大學、科研機構等相關專家共同參與的山東省低碳經濟專家委員會,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依法促進低碳經濟發展。適時出臺或修改有關能源資源和環境等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加速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制化、標準化、常規化進程。建立碳減排協會、碳交易平臺。按照國家碳排放有關規定,出臺碳交易管理辦法,鼓勵企業自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碳減排協會,引導企業積極參與低碳經濟發展;組織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摸清“家底”,確定各主體單位的碳排放額度及其減排的目標任務。
構筑發展低碳經濟規劃體系
借鑒先進省市發展低碳經濟專項規劃編制的經驗和做法,調整規劃思路,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根據山東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山東特色,盡快研究和編制中長期的《山東省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思路、戰略布局和戰略措施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任務、發展重點和發展目標。同時,做好發展低碳經濟規劃與各類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統籌分類制定減排重點行業低碳產業、低碳生活、低碳交通、綠色建筑、森林碳匯等專項規劃,促進重點領域的發展模式向低碳型轉變。
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綠色產業體系
以技術創新實現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改造升級,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以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的整合與重組,以集約化、專業化、高端化和綠色發展為方向,引導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推動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培育發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綠色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集群化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增加碳匯。
開展低碳試點,探索有山東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
重點選擇低碳特征比較明顯、低碳產業發展和低碳產品應用已有一定基礎的城市,在城市低碳發展規劃、綠色發展配套政策、產業體系建設、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方面開展工作。依托現有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按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則進行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建設以低碳、清潔、高效為特征,以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為支撐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在鋼鐵、建材、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行業選擇示范企業,推動低碳化發展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選擇居住相對集中、設施相對完善、環境承載量大、群眾基礎較好的社區(街區),推廣綠色建筑,提倡綠色出行,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制定節電節水、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規范,引導社區居民普遍接受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以綠色、便捷、節能、低碳為特征的低碳社區。工業領域,組織實施電力、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建筑領域,推廣綠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建筑節能低碳整裝配套技術、低碳建造和施工關鍵技術及節能低碳建材成套應用技術研發應用;交通領域,加快淘汰老舊高耗能車輛,適當投放混合動力公交車;公共機構,增強低碳意識,抓好節電、節氣、節水綜合改造。
篇9
上海港現已開展了綠色港口建設規劃研究,并采用新型節能減排技術設備。2010年7月,上海港與中國海運集團聯合發表港航攜手共建綠色水運宣言,啟動岸基船用供電系統,中國首個港口移動式岸基船用變頻變壓供電系統投入使用。以港口岸基供電取代船舶油料發電的形式,減少港口碳排放,實現綠色港口的發展目標,在洋山三期配置混合動力RTG71臺。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若將該技術推廣至全國,則可減少CO2排放917萬t,效果十分顯著[2]。
天津港從2006年開始應用集裝箱軌道式場橋,三年累計節約能源1.29萬t標煤;在此基礎上,集裝箱輪胎式場橋“油改電”工程,每年可節約能源約1.31萬t標煤;與此同時,天津港還大力推廣應用PLC變頻調速技術,既有效降低了能耗,又實現了港口裝卸設備工藝水平和技術含量的新提升。在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的同時,天津港不斷加大節能科研投入,推動節能技術進步。成功完成了“清潔可再生能源在天津港區的創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等三十余個節能項目的研究與應用?,F今,天津港保稅區已經形成七大低碳產業集群,匯集大批節能環保型企業,初步形成高端化、精細化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格局。
青島港開啟生產效率“秒時代”,優化經濟結構,積極推進低碳與生態經濟發展,實現資源節約最大化,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果?!笆濉币詠?,港口年吞吐量增長了近三倍,綜合能源單耗卻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實現了港口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同時,青島港對礦石碼頭實行流程化技術改造,一年就減少了礦石搬倒720萬t,節油79.2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74t,節支1,245.6萬元。通過開展“油改電”的技術,使單箱能耗下降了40%以上,單箱的成本節省了70%以上,基本實現了廢氣的零排放。這項技術在國內外十幾個港口,200多臺設備上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年節油約2,000萬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此外,連云港港、蛇口港、武漢港、大連港等港口,也采用船舶岸電技術、碼頭船用供電系統節能減排改造技術、“油改電”技術,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隨著我國低碳港口的不斷發展,2012年3月,交通運輸部在《關于組織開展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區域性和主題性管理試點的通知》中,提出天津港、連云港港、青島港和蛇口港四港為“低碳港口建設”試點單位,標志著我國港口步入低碳經濟發展的新里程。
低碳視角下中國港口發展的挑戰
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我國港口實行節能減排、走低碳發展道路,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運輸工具低碳化給我國港口低碳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隨著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運輸工具的碳排放量自然引起人們的關注,相同條件下,柴油動力機車比電動機車碳排放量要多得多,燃油中硫含量越高的動力機車碳排放也相應高。由于港區內有較多運輸工具進行作業,如吊車、叉車、拖車等,而目前這些運輸工具基本是燃油驅動,碳排放量較大。因此,運輸工具的低碳化發展對港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現代港口的低碳發展中,選擇碳排放量較小、綜合成本較經濟的運輸工具以及運輸線路,或者對現有運輸工具進行改造或者清潔化,是現代港口在低碳時代謀求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物流環節減碳訴求為我國港口發展低碳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眾所周知,物流活動包括儲存、運輸、包裝、加工等環節。其中,為保證貨物質量,需要對貨物進行包裝,有的包裝在環保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應滿足安全可靠、地碳排、可循環利用的要求,以實現低碳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此外,港口有時會對貨物進行加工處理,雖然該過程較為簡單,但是中間仍有可能造成污染和增加碳排放。例如,很多的貨物(水泥等)在分揀、加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人力、物力等,甚至有的會造成二次污染,增加碳排放。因此,在加工環節也對港口的作業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本著少消耗、少污染、少碳排的準則,以期實現港口的低碳發展。
再次,能源結構的高碳化對港口低碳發展帶來了較大挑戰。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大約占總量的70%,石油和天然氣次之,雖然水電、風電等新能源的利用量逐漸增長,但所占比較仍舊較小。對于港口來說,其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度十分高,較少利用一些可再生清潔資源和新能源。煤炭、石化燃料是產生大量CO2的源頭。因此,這種不合理的能源結構,不利于港口低碳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其發展提出了較大挑戰。
中國港口發展低碳經濟的措施與建議
首先,完善我國低碳港口管理機制。港口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在低碳發展中,應首先從國家宏觀角度出發,建立健全港口節能減排管理體系,逐步淘汰排放超標設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頒布港口行業發展的耗能標準和碳排放標準,以減少能耗和碳排放。同時,進一步完善我國節能減排監督制度,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以推動我國港口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
其次,做好低碳港口發展規劃?!笆濉逼陂g,我國港口建設掀起熱潮,對于新建港口,要從港口布局規則著手,進行合理選址,合理規劃各功能區,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設計理念,以及采用輕型、高效、變頻控制的設備,構筑能耗小、排放少的港口低碳發展體系。
第三,應用可再生資源和新能源。由于港口輔助生產生活建筑的耗能量在港口能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例如建筑物的供熱及供冷能耗,因此,采用節能新技術實現港口輔助生產生活建筑物能源供應是港口企業節能工作的重點之一。港口應大力開展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利用工作,將太陽能、地源熱泵及海水源熱泵技術用于采暖、制冷等方面在港區內的建筑工程中應用,并從中摸索出一些解決方法,為淤泥海岸推廣使用海水源熱泵系統提供可借鑒經驗。
第四,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發。通過港口低碳技術的研發,可以降低港口能耗,有效的降低碳排放,為低碳綠色港口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例如,開發應用港口能耗自動采集系統,推廣碼頭RTG(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油改電”工程,研發移動式岸基船用變頻變壓供電系統,以及港口運輸工具的低碳排放改造技術等,我國港口應因地制宜,研發適合自己發展的低碳技術,為其低碳化、綠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篇10
一、遼寧綠色技術創新的需求分析
(一)產業類型上的綠色技術創新
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五個重點發展區域和沈陽經濟區十個重點產業群中,有許多屬于傳統的“三高一低”類型的產業,如傳統的能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等,承載著遼寧“支柱產業、納稅大戶”的職能, 是遼寧“十二五”期間綠色技術創新的關鍵和希望所在。按照省政府的規劃,這些地區和產業集群內, 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低碳產業布局, 將傳統產業向新型低碳產業轉型, 以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傳統工業結構,最終目標是將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建設為先進的低碳發展示范區。
(二)生產方式上的綠色技術創新
1.第一產業的技術創新。遼寧是一個農業大省。城鄉能源發展是加強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促進城鎮發展低碳經濟、進行生態保護的重要途徑。因此,發展低碳經濟,要將著力點放在提高城鄉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上。一是研究開發農村廢物處理的新技術,通過開發利用新技術將城鄉的秸稈、糞便、生活垃圾等轉化為“沼氣”等新能源或加工成各種肥料。二是研究開發節能節水技術,包括節能節水式灌溉、生活取暖、做飯等新技術。三是研究開發“節能減排”的養殖和飼養技術,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
2.第二產業的技術創新。改善工業電機體系的能源效率, 是工業部門必不可少的低碳技術取向。一是材料生產綠色技術創新,通過制定綠色材料標準,對材料生產企業提出嚴格的要求,引導其采用先進技術工藝。二是工業品生產的綠色技術創新,包括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使用的“節能”要求。三是綠色的建筑技術的開發,為使新建、在建的建筑項目嚴格執行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法》,建筑業急需一批綠色技術創新成果。
3.第三產業的技術創新。第三產業是遼寧發展最快的行業,開發綠色技術的前景廣闊。一是進行綠色設計,節約能源,降低有害氣體排放?!笆晃濉逼陂g,遼寧省民用汽車年增長速度都超過了10%, 預計“十二五”期間還會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沈陽、大連等大城市,汽車尾氣已成為城市主要有害氣體的來源。所以政府勢必會加大這方面的整治力度,行政手段效率有限,主要應采取市場化的利益導向,進行綠色設計使城市交通更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二是開發綠色服務技術。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銷售、綠色物流、綠色郵政等技術。
(三)能源消耗上的綠色技術創新
1.能源結構。遼寧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大省,能源消耗擺脫不了對煤炭的依賴,而使用煤炭資源必然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對空氣產生污染。遼寧省風能資源豐富,省內沿海六市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臨海強壓型風能豐富區。根據初步測算,遼寧省陸地風能資源約為5 400萬千瓦,其中可利用資源約1 100萬千瓦,近海風能資源尤為豐富。在遼寧沿海地區和康平、彰武等西北部地區風能都屬豐富地區,可大力發展風能,實現低碳化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2.節能技術。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都將是我國能源的主體,提高煤炭等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將是低碳經濟的重要內容。1978—2008年,我國一次能源費總量中,煤炭比重從70.7%下降到68.7%,石油消費由22.7%下降到18.7%,天然氣消費由3.2%提高到3.8%,水電、核電和風電的比重則由3.4%提高到8.9%。雖然能源結構改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任重而道遠,應加大對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利用技術的開發力度。
(四)公共部門的綠色技術創新
公共部門應著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高遼寧省綠色經濟水平。第一, 遼寧城市道路照明燈的數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60.86% ,城市集中供熱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441.82%。而針對這種高水平的路燈照明狀況,城市急需用太陽能LED 路燈照明逐漸取代傳統路燈照明。第二,遼寧還需集約利用土地,以再城市化為手段, 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綠化面積, 增加碳匯,改善人居環境;充分利用遼寧煤炭城市多的優勢, 積極開展煤層氣的開發利用, 在減少煤層氣排空對氣候變暖造成影響的同時, 沖抵天然氣的使用量。第三, 在現有條件下, 利用電廠余熱實現集中供熱, 是提高能效的手段。從長遠看, 當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上升到一定比例后, 用地源熱泵和太陽能光熱技術取代傳統供熱和空調技術, 是遼寧綠色城市建設的方向。
二、遼寧綠色技術創新財政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的財政體制不支持需求導向
在發達國家,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承擔著不同的職責,高校主要從事以自由探索為主的基礎研究,同時為科學研究培養高素質人才;企業系統主要從事技術應用與產品開發;而政府研究機構則以國家的戰略需求為導向,主要從事創新過程“中游”階段的科學研究。而遼寧的綠色技術研發資金投入以政府為主(企業的研究資金也主要來自政府),研究開發對政府負責,綠色技術創新不是按市場需要進行細分,缺乏技術創新的原動力。粗放經營、各自為戰、重復研究的現象大量存在。
(二)現行的財政政策未體現需求導向
在發達國家,中央政府主要通過稅收減免、資助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和推動創新成果商業化三種手段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活動。而遼寧省的綠色技術創新工作是政府通過財政投入將項目發包給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然后由承包人按規定拿出成果,再由政府組織推廣應用,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并產生了時滯效應,導致許多研究成果無法及時推廣應用。
(三)相關的配套政策不利于需求導向
從現行遼寧省科技創新支持政策來看,存在著政策層次低、政策單一的情況。一是層次相對較低。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的相關政策多是通過辦法或是意見的方式下發,沒有形成專門的地方法規或者專門的類別。二是稅收及其他政策工具運用有限。財政方面的政策較多,稅收及其他方面相對較少,沒能將財政、稅收、信用以及行政和法律手段很好地統一起來,且政策口徑不統一、規定不透明、內容不夠集中。
三、完善遼寧綠色技術創新財政支持政策的思路
(一)“合作開發”機制的形成有待政策的支持
大型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以下稱“科研主體”)是綠色技術創新的主體,但他們的體制與機制不完全適應社會對技術的需求。要想與國際上的知名企業開展競爭,實現市場價值,必須大力倡導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蒲兄黧w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傳播創新理念,幫助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益,不斷化解企業技術上的矛盾,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使企業在國際創新競爭中成為贏家。由企業出題目、出資金委托科研究主體承擔研發任務,是綠色技術供需雙方互相配合、共同成長的雙邊創新活動。
(二)良好“利益機制”的運行需要政策的支持
市場經濟下,利益機制像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資源向最有效率的領域“融合”、“配置”,需求導向下的綠色技術創新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價值。在創新過程中,要把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有效整合到一起,涉及到諸多問題,如資金投入、利益分配、經濟效益和產業化運作等方面,因此,利益機制的設計至關重要。需要政府制定各種“規制”規范運作,并對于實踐中運行良好的創新模式給予財政上的支持。
(三)創新“質量工程”的建設亟待政策的支持
財政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重數量更應重質量和效率,切實發揮財政支持的作用。一是各類專項資金要更多地轉向商業性資本不敢或不愿意投入的方面,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二是把目前獎勵性資助為主的方式轉向風險補償為主的方式,將政府資助作為導向和補償金,通過降低社會資本進入的風險,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增加對科技創新的資本投入。三是要有效利用國際資金。建立政府引導和調控下的市場化投資體系,力求做到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法規約束與政策激勵有機結合,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四)完善支持體系,發揮政策的合力
制定政策的目標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一是不斷調整有關企業競爭和投資方面的政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刺激投資,保護消費者。二是降低綠色技術創新公司的實際負擔,實行輕稅費。三是實施科學研究與實驗設備的稅收鼓勵計劃,使企業易于獲得政府在研發方面的財政支持。四是讓新建技術型企業獲得投資更加方便、快捷,促進具有創新能力的新興中小公司的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延慶.加拿大的科技創新對遼寧經濟發展的啟示[J].國土資源,2011,(12):46-48.
[2] 廉佳.遼寧省低碳經濟的科技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事,2010,(24):347.
[3] 李忠華,程海濤.遼寧綠色技術創新財政支持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7).
[4] 王志,武獻華.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中的自主創新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5).
[5] 2011年遼寧風電網風電裝機容量情況調查分析[EB/OL].中國行業研究網,201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