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管理范文
時間:2024-05-30 17:21: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文化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它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同學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行為,使同學們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本文將從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班級文化建設中的誤區;建設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三個方面探討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管理的輔助作用。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班級文化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體現,是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班級文化創建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在班級管理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得到班主任的認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班級文化建設認識上的誤區
班級文化創建對班級管理的輔助作用,為越來越多的班主任所認同。許多班級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建設班級文化,但是,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還有著這樣那樣的誤區:
誤區一,認識上的誤區:把班級文化簡單看做是對班級環境的布置,而認識不到班級文化是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手段?!八枷胗卸噙h,才能走多遠”,僅把對班級文化的認識局限于是對教室環境的美化,那么班級文化真正的管理效能是發揮不出來的。
誤區二,定位上的誤區:不同的班級應該有不同的班級文化,即使相同的班級,在不同的時期,班級文化也不盡相同。而這個不同文化的確定,主要是依據自己班級的特點。一個班級應該有長期的目標,也要將長期目標分解成幾個短期目標。同時,要考慮自己班級的不同情況,哪些地方有欠缺,就應該從哪些地方入手。比如班級學生缺乏信心,我們可將培養學生自信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點;如果班級同學不團結,我們就可以將團隊協作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點;如果班級同學普遍比較浮躁,那么我們的文化建設可能就是強調踏實認真;如果班級同學情緒好激動,做事愛沖動,那我們可能更多地會在意學生情緒的控制,等等。
誤區三,不能正確處理班級“軟文化”和“硬文化”之間的關系。硬文化是教室的環境及教室內的布置;軟文化是班級的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硬文化其實就是為軟文化服務的,如果沒有軟文化,硬文化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也只是空喊口號而已。一些班級在建設班級文化時,過分注意顯性的文化,而忽略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真正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設。
三、建設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
(一)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于班級管理的基礎。
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
教室環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卑嘀魅螒⒁獍呀逃囊庀?、教育的目標、班級管理的理念等,通過具體物化的環境設計和布置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班級物質文化屬于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教室內的圖片、黑板報、宣傳欄都是班主任用來宣傳自己管理理念的陣地。比如,我們班內張貼的我設計的以“德”“智”“體”“藝”分別為主題的四幅宣傳畫,代表了我對同學們在這四個方面得到發展的一種期望。教室后面的獎狀區則是展示班級榮譽的天地,可以增進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我們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個空間,精心布置,使教室環境成為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代言人”,使有限的教育空間變成無限的教育資源。
(二)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的保障。
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種“軟管理”。然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集體如果要想健康地發展,僅靠環境對孩子們的影響,缺少有力制度的制約、束縛和規范,那是很困難的。
制度,《辭?!分薪忉尀椤耙蟪蓡T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班級制度對班級管理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進行班級管理的保障。
1.班級制度是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的體現,對學生的發展起導向作用。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在同學們的認可下,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的體現。各項制度提倡和禁止的行為,對學生們的發展起到引導的作用。健全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使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徹底貫徹執行。
2.班級制度還能起到弱化班主任和學生矛盾的作用,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能夠使班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師生之間的矛盾,弱化為學生與制度之間的矛盾。
(三)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于班級管理的核心。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且共同擁有的思想觀念、心理傾向或情緒反應方式,其中包括價值取向、行為規范、倫理道德、審美情趣等多種內容,是浸潤在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的一種隱性文化,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班級整個文化系統中占據核心的地位。
1.多彩的活動,起到統一學生的思想培養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的作用。
班級活動是一個班生命力的具體體現,根據班級建設的不同階段開展相應的活動,能使班集體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創作、演唱“班歌”,形成班級主流精神導向。
“班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時時浸潤、感染每位學生,使他們體驗到作為班級成員的溫暖和自豪感;“班歌”可以營造班級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氛圍。在班歌的創作、學習、演唱過程中,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凈化,他們對班級的摯愛和歸屬感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升騰起來。
3.樹立典型,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典型示范方法是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和鼓舞人們,以推動各項工作開展的一種方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結合班級特點,樹立典型,很容易得到學生的確認,使他們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通過生動直觀的典型事跡的影響,必然引起同學們思想感情上的共鳴,這種共鳴感又將潛移默化地促進同學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4.開展多層次的評比競賽,創造班級的競爭氛圍。
評比競賽法是組織同學相互競爭,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有一定目標的優劣之爭,可以激發人爭強好勝的心理要求。通過各種先進的評比,開展各種競賽,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灌輸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實踐證明,文化即教育。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離開了文化,教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班主任的管理起到輔助作用。
總之,充分利用級文化獨特的育人功能,是班主任深化班集體建設,進行班集體管理的重要途徑。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全班同學在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思想作風的影響下,為實現班級目標而努力奮斗。
篇2
1.引領學生自創班級口號,精心設計班主任寄語。班級口號反映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是班級的一面鏡子。在開學初,我讓全班同學共同開動腦筋,每人寫出一句簡潔有力的班級口號,大家最終確定流行歌詞“誰人定我去或留,定我心中的宇宙,只想靠兩手向理想揮手,向前!向前!向前!”作為班級口號。由于我班是3+2電子商務大專班,所有學生都有進大學深造的機會,但同時又有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導致的眼高手低現狀。因此,我在班主任寄語中動了一番腦筋,經過資料查找和實踐經驗比對,最終確定用“我們都是和時間賽跑的人,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那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努力,努力,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給學生鼓勁,提出希望,同時又委婉指出我們的不足。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融成一個集合體,形成一種共同理想的人格,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精心布置班級墻壁,力求讓墻壁也會“說話”。在教室前后黑板上面布置班訓“德塑人生,技行天下”,“厚德精技,督學敬業”,在教室左、右面廊柱的空白處張貼名言條幅“業精于勤荒于嬉,學成于思毀于隨”,營造學習的氛圍,激勵同學們不斷地拼搏、進取。在教室的左面墻壁上設計了“光榮榜”,學生在學習成績、德育考核、寢室考核、運動會賽事、軍訓拉練、校園征文等比賽中獲得的獎項,都會張貼在“光榮榜”上,讓獲獎的學生有自豪感,并為他人樹立榜樣。左面墻壁后方是“班級團支部陣地”,引領班級團員緊跟組織前進。在教室的右面墻壁前方是“班級公約”,隨時監督言行舉止,后方是“班級風采”,將班級精彩瞬間定格為永恒。教室前黑板左面是“作品展示”區,展覽班級的優秀手工作品、書畫作品等。右邊是“成長心愿”,45位學生每人將自己的心愿貼紙張貼在一顆愛心中,寓意45位同學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實現班級目標。教室后面的墻壁上是德育考核表、榮譽欄,展示班級在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中取得的好成績,增進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衛生工具整齊排放,板報期期圖文并茂,《班級記事》增添學生心靈感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營造坦誠、輕松的交往環境。師生共建的有形教室、無形班級文化,猶如一位含蓄而頗具風范的智者,時刻都在無聲勝有聲的教育著學生。
二、健全陽光的制度文化,營造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
1.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嚴格的管理,“以嚴導其行”,才能鞏固已有的良好班風。心理測試表明,共同參與制定的決策、制度,最易于為參與者所執行。我讓學生自己參照《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校規等規章制度,并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學習、紀律、衛生、班風四大標準,最后制定了《班級公約》,并輔之以德育考核量化標準,對學生日常行為評價規范化、具體化和制度化。自己制定的《班級公約》,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也樂于遵守和執行,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級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組建班委時,摒棄傳統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競選制,并建立了相關的自律小組制度,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每周進行德育量化評比,定期對學習工作進行考核,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
2.力促評先評優透明公開,創建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圍。由于部分學生受家長及社會的影響,看到陰暗面就以偏概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障礙。抓住每學期評選先進這一好契機,在評選各項先進前,利用一節班會課宣讀各項先進的要求,讓班委羅列出符合各項先進的候選人,然后讓候選人上講臺總結自己一學期的工作和成績,再下發一張事先設計好的學生投票表格,班級投票,以得票多少評定先進。有計劃的民主評選很有好處。比如,得到提名的候選人,會認識到一學期來的工作學習得到了大家肯定,是一種莫大鼓勵;在民主評選中落榜的,也能看清楚為何落榜,“落”的明白,再給予正確的引導;對于全班同學來說,能夠體會到自己參與其中行使權利,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德育課素材。當然,對于落選的候選人我會逐一談話,一方面肯定他的成績,另一方面幫助分析并給予鼓勵。每次評選后都沒有發生不開心、鬧脾氣的現象。評先評優透明化,還讓學生慢慢領會到公平競爭的激勵制度,也因班主任的公平公正而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3.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量化指標,展現風采。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發揚先進,樹立榜樣,更好地發揮學生積極性。每周我會讓班長統計在各項考核中未扣分的同學,推薦為本周“文明標兵”,記載在“光榮榜”上,以此激勵。推出“積分兌換”獎勵制度,在“文明標兵”獲得次數多的學生中產生期末校級“文明示范學生”。套用學校寢室考核制度,每月在班級中評選“文明寢室”,獲得文明寢室稱號最多的寢室將獲得班級最高獎賞。班級學生個個都有期待,個個都很努力。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激發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融匯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發展。
三、滲透多元的精神文化元素,傳遞積極的正能量
1.擬定班訓,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好的班訓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主題鮮明突出、簡潔明快、富有教導和勸誡意義。塑造概括力強、震撼力強、號召力強的班訓,使全體學生有著明確的奮斗目標。如“德塑人生,技行天下”、“厚德精技,督學敬業”這一班訓,富有職校特色。
篇3
20世紀90年代至今,構建班級文化普遍被教育者們關注,從其理論被不斷豐富、實際運用被投入實施規劃來看,其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級文化的構建在實踐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結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級文化構成形式單一,如部分教師單純的把班級文化當做教室布局或者設立口號、學習目標等來實施。其二,班級文化缺乏人文性,過于追求功利名譽等所謂績效,造成班級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級文化發展失衡,如學生對班級文化產生抵觸情緒,導致原本構思合理的班級文化脫離了正常發展軌跡,造成不良風氣。這些問題都會對學生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其不良習慣及作風的形成,直至影響學生未來成長發展。
(一)內部因素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三點內部因素。
1.對班級文化概念存在誤解班級文化存在多種呈現方式,包括班級環境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等。環境文化是指如班級布局、教學設備、等物質構成的形態特點;行為文化指的是班級內開展的各項活動,反應出教師的管理水平及學生的意識水平;觀念文化是指班級成員逐步形成的,比較一致的理念、態度及價值觀,優良的班級文化需要這些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學生心理狀態不穩定處于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均處于變化期,思維和行動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暫時不平衡性,隨之出現各類心理問題,學習動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類抵觸心理等,都會影響到個人行為,而由此導致的負面情緒及行為若不及時給予疏導,甚至在班內產生從眾效應,則必然會影響到整個集體,造成不和諧的班級文化。
3.教師管理理念較陳舊部分教師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導致其在管理班級的方法上存在弊端,從而造成畸形的班級文化。如過度運用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強制性控制學生行為或思想,甚至采取軍事化管理,雖然該種方法能夠約束學生遵守規章條例,似乎能達到嚴紀律、正學風的效果,但實際上這種效果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大部分情況下并未使學生內驅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該種方法灌輸的潛意識“服從”遏制了學生自由發展空間以及寶貴的創新精神,對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得不償失的。除此之外,還存在一切以成績論之,如按成績分配學生座位等情況,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但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種隱性分層,而處于“下層”的學生心理則會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出現功利化導致的惡性競爭以及傾向等。
(二)外部因素產生不良班級文化的原因還存在三點外部因素。
1.教學目的偏差雖然我國極力倡導素質教育已有許久,在學科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結構體系、運作機制等方面也在嘗試改變,但縱觀我國整體教育結構,目前所實施的大部分教育依舊是應試教育,在此大環境背景下導致教學目標的偏差,將考試成績及升學率作為績效評估標準,將學生優秀與否單純以成績論之,則必然會造成班級文化從精神思想上被束縛,其構建成果也必然會錯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問題目前我國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現象,除去地域差異,單從教育組織的最小單位班級來看,部分班級內部也會存在由于學生的成績好壞,學生是干部與否,學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條件背景而產生的教學不公平性,而該種不公平性會在導致學生個人人格缺陷的同時,令集體產生不良風氣,因此這種不公平既是班級文化的體現,也是令其發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會環境影響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科技成果日新月異,技術成就滲透入各行各業,由此帶來的信息泛濫令學生更容易接觸到各類不健康思想,而處于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還沒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風,陋習行為,精神頹廢等現象也會令班級文化沾染負能量。
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路徑探究
如何構和諧優良的班級文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思考。
(一)轉變班級文化建設主體,融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目前,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實踐過程中該理念卻難以完全實現,究其原因在于學校教育受到了我國宏觀教育體系的限制。教育體系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中國的教育體制深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學生相較于人才,更像是用統一模具被批量生產出來的同類產品。雖然目前中國的教育理念在當前已有了先進發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現實中產業結構的升級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上人口壓力的倍增,又使就業競爭局勢日趨嚴峻,重學歷現象逐漸嚴重,教育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現實的升學需求而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中心理念。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在宏觀教育體系中無法完全實現該理念,但從微觀上看,班級作為教育組織的最小單元,以學生為中心卻是能夠實現的。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可以轉變傳統上的教師職掌地位,將學生作為班級文化構建的主體,能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鍛煉其各方面能力,加強師生交流。舉例來說,可令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章,必要時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商討做出適當調整,如此相較于學?;蚪處煹挠残砸幎l款,該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執行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又或讓學生自己布置班級環境,繪制黑板報,書寫學習標語,創立讀書角英語角等,讓自身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同時營造出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覺得課堂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體觀念,從而為構建班級文化打下結實基礎。
(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將構建班級文化融入管理過程
教師的素質水平高低對于班級文化的優劣與否至關重要?!督逃筷P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也指出:“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要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加強師德宣傳,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嚴格師德考核,促進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突出師德激勵,促進形成重德養德良好風氣;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失德行為規范師德懲處,堅決遏制失德行為蔓延;注重師德保障,將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苯處熥鳛闃嫿ò嗉壩幕某蓡T之一,其個人必須經過全班成員整體的認同,融合成班集體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為班級文化的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師依舊在中國大部分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行舉止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班級文化的組成──學生個體的價值觀及行為特征,而在班級文化的構建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來引導班級文化的最終形成,使之符合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充滿正能量。具體到實踐中,班級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經歷時間的不斷打磨與調節而形成,因此在學校的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就需要融入構建和諧班級文化的思想。班級管理的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和總結四個環節,在管理計劃階段教師就應開始思考要構建怎樣的班級文化,從而依據構思來制定具體目標及實施步驟,如在教學過程中,可適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通過運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快樂教學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或在學生工作中,主動與學生溝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而非用制度條款束縛其行為思想,成為真正的引導者而非灌輸者,最終在檢查階段不斷調整,在總結階段去粗取精,從而創造優良的班級文化氛圍。
(三)適時開展多類課外活動,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班級文化
篇4
(一)發揚民主精神
班會放手讓學生策劃,由班干部主持,學生民主商議班內事務,班主任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對班會做總結發言,點評優缺點。
(二)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建設
制定出適合本校、本班特點的規章制度并根據實際不斷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學生,盡可能減少隨意性,使學生養成規則意識。發揮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調動全班學生參與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功能,使學生養成民主觀念。
(三)利用多種載體構建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作用?;诖?,我們的做法有:建立圖書角,用積極健康的讀物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勵學生“比、學、趕、幫、超”,培養學生形成競爭觀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難事都變易”,利用學生各種閃光點激勵學生信心,幫助學生形成陽光自信的人生態度。提出“文明禮儀養大德,自主學習成大器”,每期進行文明禮儀演講活動,日常抓好文明禮儀監督、檢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修養。以“知恩、感恩”為主題,進行換位思考主題班會,讓學生站在社會、學校、父母、教師、同學,乃至于學校餐廳的不同角度,理解對方,知恩、感恩,樹立正確的公民心態。利用網絡進行班級管理。班級博客、QQ群空間開通,利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了理解和溝通,樹立了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按照班規銷售收集起來的飲料瓶、廢舊作業本等,培養學生節約意識和環保觀念。班長負責書寫不同于上交學校的《班級日志》,記錄班級成長、發展的點滴過程,給學生美好的回憶,樹立珍愛友誼的思想情感。三年下來,《班級日志》成了班級豐富的生活學習縮影。比如,畢業時,住校生提出的押金問題在數額上產生了爭議,最后,從《班級日志》中找到了證據,化解了矛盾。班務欄設置“風采錄”“溫馨提示”等板塊,展示學生特長、獲獎、文明風采;給學生友好溫馨提示,養成良好習慣。每月進行手抄小報展覽,提高學生競爭意識與審美情趣。班主任自己書寫班級管理工作日記,示范、鼓勵學生也堅持寫成長日記,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同時,班主任通過查閱學生日記,發現教育契機,適時進行教育。為了鍛煉學生的膽識,提高交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大方得體的言行舉止,每天語文課前進行5分鐘演講。班級文化建設看似不起眼,卻對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方方面面都在凈化和陶冶著學生的心靈,鼓舞著這些學困生的信心。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鑒于以上的教育實踐活動,我的感受是班級文化建設不能忽視。班級文化建設確實在民辦高中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滲透力,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對學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導、提高的作用。
(二)培養現代公民素質的作用
班級文化把師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共同意志。在班級組織運行過程中,班級文化為班級成員提供了某些思想與行為的規范與標準,使每個成員都受到必要的制約,自覺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班級文化能夠激勵和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調節和控制學生的偏離行為。通過引導學生制定和完善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監督執行,使學生的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辦事的良好輿論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現代公民素質的作用。
(三)凝心聚力的作用
班級文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量。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價值取向、心理意識、文化習性的體現,由此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成員的個人發展與班級的群體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起到了集體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時,班級文化建設又對學校文化大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外部形象,提高了學校的影響力。班級的這種良好外部形象反過來又會增強班級成員的自豪,正如我班口號“我為我班,驕傲自豪”。
(四)激勵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優點,有效地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形成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成為班級成員自我激勵的力量之源。通過不斷的文化影響,班級中學生的責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每年五月份的校園藝術節,我班場地干干凈凈;植樹結束后,學生自覺地將食品袋整理放到垃圾點,等等。學生行為已經成為自覺的責任習慣。
(五)引導作用
篇5
關鍵詞:個性化;文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223-02
隨著社會的發展,“持續而和諧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新的教育理念。營造個性化班級文化氛圍既能夠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又能夠讓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新課程改革需要班級文化不斷地更新,實行新型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班集體文化。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成員利用和創設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關系等,來熏陶和培育集體成員創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響活動。它通過個性化的班規、班歌、班名,來實現個性化的班風、學風的目標,并且以個性化的班級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思想道德素養,從而實現自主創新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1]。
一、建設個性化班級文化
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注重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班級文化建設是教師進行班級管理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需要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實行現代新型的教育管理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不理會現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而繼續施行陳舊的班級管理理念,陳舊的班級管理理念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長遠發展,也因此會阻礙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建設。個性化的班級文化不僅教育作用,還具有社會作用。通過班級共同的目標、榜樣示范作用以及各種教育手段來影響學生就是個性化班級文化的教育作用,它能夠促進學生的智育發展。而個性化班級文化的社會功能是它具有制約和示范功能,能形成良好的班風促進學生的自律,其次,它還具有凝聚和引導功能,優秀的班級文化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另外,它還具有平衡和保障功能,也就是它能在各種矛盾出現時,調節矛盾,保證學生的平等性。
二、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
1.缺乏民主意識,采取家長式管理。在進行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中,通常的問題就是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班級管理制度能夠避免師生在開展活動中出現問題,同時其又是一種強制手段,不但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還約束了學生的言行。但是,受古代尊師教育的影響,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使得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占據著絕對地位。教師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管理著班級,并且施行著“專制化”的制度。從而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性發展,縮小了學生自己的活動空間。教育是一種群體行為,它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來共同完成,它更是一個需要學生和教師以及家長和學生能夠雙向交流的過程。所以,在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中要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不能因為不平等的觀念,來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2]。
2.忽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的健康成長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甚至整個民族的長遠發展。班級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能夠為學生今后在適應社會方面提供一些幫助。個性化班級建設不是一項短期的工作,它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教師是影響班級文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3]。但是在進行教學或者是課外活動中,教師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只注重個體的發展,注重課本知識的教授,而沒有注重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3.開展班級文化活動缺乏實際意義。班級文化需要通過班級活動來呈現,但是高中生的任務重壓力大,所以學校就要求盡量地減少他們的活動,而他們能參與的活動大多都是形勢要求,并非他們所愿。此外,班級在開展活動中并沒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沒有遵循發揮學生是主體價值的原則;第二,沒有遵循發展性原則;第三,沒有遵循實效性原則;第四,活動大多數都比較“標準化”;這種“標準化”的活動在內容和形式都沒有豐富的色彩,以至于并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通過活動沒有得到任何提升,更別說讓學生在活動中體現價值。
三、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對策
班級文化建設是需要以共同的奮斗目標為前提來逐步完善的,而并不是通過某一個人的想象得來的,其需要通過具體的實踐來總結出具體的方案措施。以下就是對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方向的探討。
1.制定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建設計劃。制定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建設計劃是建設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基礎。而要制定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建設計劃,就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確立一個班級個性化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是營造個性化的班級環境文化。首先來說確立班級個性化發展目標。為了實現學校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各個班級教師需要把具體內容落實到班級當中,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調查分析,再加上與家長和學生一起溝通,來為學生量身定制班級發展目標、班級的發展計劃、班級的管理制度以及班級的活動方案等。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可以讓他們為自己的班級起一個特殊的名字,并且制定一個統一的口號,以此來加強班級的環境建設,向學生傳遞積極健康的思想教育。這種文化環境建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學習更加奮進。
2.創建個性化班級的育人理念。班級作為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第一線,班級的個性化發展不但要求學生的積極參與,更要求班主任具備正確、獨特且富有藝術性的設計和班級管理能力。這是因為,教師不僅是班集體當中的一員,更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不能夠一概而論,不能阻礙學生的發展空間,要倡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實施個性化的評價。不能拋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阻礙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差異,不能只以自己為主體進行教學,要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設真正的教育空間,不能用消極的眼光去區別對待個別學生。因為這樣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會阻礙學生向個性和特長方向的發展。另外,還要求教師要弘揚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學校精神,讓學生能夠時時刻刻以校訓為激勵目標,為自己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3.推行柔性的個性化班級管理。從現代教育的人本特征來看,教育的出發點已經改變,更多的是解放思想,不反對學生釋放個性。所以,每個班級要積極營造張揚班級個性的活動空間,選擇“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理念,來進行個性化班級管理,讓班級個性在文化上得以體現。以下是幾種可以推行的個性化管理方式。第一種是“小組競賽積分法”管理,通過分組的形式選出每一組的組長,在課堂活動中制定相應的規則,讓學生們累積分數。這種管理方法讓高中生們,在遵守班規班約的情況下增強了凝聚力,使自身的集體榮譽感也得到升華。第二種是“班級文學社團”的管理模式。這樣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讓班級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也能通過競爭機制加強每位學生的自律性。要成立社團就要制定相應的規則,來促進學生的自律性。學生在豐富了課余活動中,能感到不一樣的學習氛圍。第三種就是“領導帶頭”的管理模式,就是讓全體同學都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學科帶頭實行輪換制,并對每一位帶頭人進行分數評定,最后給予獎勵。進行個性化班級管理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需要具體的細則來規范[4]。
4.實現豐富的多元個性評價。要創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離不開舉辦班級特色活動。雖然高中生已經進入到非常時期,但是圍繞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特色班級活動,能緩解一些高中生的壓力。在班級中要有效地利用各種渠道來組建各種文化設施,舉辦學習技巧交流會、讀書作文比賽等等[5]。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活動的價值體現,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要為了思想而進行活動。每個學生、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所以要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來衡量他們。并且,這把衡量的標尺是依情況而定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不僅僅是為了選出最優秀的學生,更多的是為了使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班級能對自己進行反思,進而獲得全面的提升與和諧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文化是一個非簡單的概念,而個性化班級文化所呈現出的也并不是單一的特點。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具體而且細致的工作,它包含的內容也不是單一方面的,其中主要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活動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所以根據這四方面的內容,來提出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實施對策是正確的。個性化班級文化不但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班級文化規范也為班級成員和任課教師的行為提供了標準,另外,建設個性化班級文化還有利于加強群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參考文獻:
[1]于合樂.開放式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徐慶新,趙景利.淺析高等職業教育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01):166.
[3]盧美惠.積極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篇6
【關鍵詞】學校文化 學生文化 師生關系 聽話 合作 變化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81-02
持文化教育學論者認為: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教育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主觀文化轉變,并將個體的主觀世界引向博大的客觀文化世界,培養完整的人格;培養人格的主要途徑是“陶冶”與“喚醒”,建構對話的師生關系?;谶@一理論,有學者提出了學校文化的概念。
一、學校文化概念
學校文化是指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觀念、行為方式、語言習慣、制度體系、知識符號、建筑風格等的集合體。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有明確教育目的的亞文化。學校文化本身具有直接的和巨大的教育意義,優良的學校文化可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不良的學校文化則會削弱教育教學所取得的效果,損害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文化既可直接成為教育教學的要素,為學生所接受吸納,也可作為隱性課程,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文化有多種類型,從文化創造和享用的主體來看,主要有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行政人員文化;從文化的構成要素來看,主要有學校觀念文化、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行政人員文化之間經常會發生沖突,正確認識和合理解決學校文化中的沖突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工作。
二、傳承四中文化,建設健康的學生文化
我校有著東方教育的優良傳統,傳統的東方教育過程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生在入學時只要模仿先生,只有在必須的時候才要求澄清疑問,別的問題只能記下來,到下個階段再問。第二階段,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識后,開始通過提出合適問題的辦法來吸收并組織信息,并要求學生幫先生分析,并動手做。第三階段,當學生學完先生所教的東西后,學生會把所學的知識當作自己起步的平臺,并創造出新的洞察力和范式。在入校教育時我把它概括為三個教導:聽話、合作、變化,并把它作為我進行班級管理設計的基本思路。
洞口四中的領導團隊有著求實的態度、拼搏的精神。四中的辦學理念,用肖校長的話概括為“讓最后一名學生成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在這樣的理念下,洞口四中的教師團隊呈現出了艱苦樸素、勤奮工作、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這些都是我們進行班級管理的寶貴資源。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元,既是在一定的學校文化環境中形成的,又會對學校文化建設產生影響。班級管理實質上也就是班級學生文化建設。班級管理是引發文化沖突與解決問題的主要形式,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依托。
學生文化是在教師文化和學生原有文化身份影響下形成的,由學生自己所創造、傳承和享用的一整套價值觀念、行為方式、語言習慣等的集合體。它具有較大的相對獨立性,構成一個相對完整而獨立的“學生生活世界”。
基于這些認識,我將班級管理分為三個基本階段:
1.“聽話”階段,堅持學生文化建設的正確導向
我校有著豐富的學校制度文化,既包含一些顯性的通過文字加以明確表述的規章制度,如《學生守則》、《洞口四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洞口四中依法治校章程》、《洞口四中學生操行評分細則》、《洞口四中學生禮儀常規》、《洞口四中嚴肅校紀純正校風令》、《洞口四中學生安全十不準》、《洞口四中學生公寓管理公約》、《學校衛生工作制度和規定》、《寢室衛生和內務整理評分標準》、《洞口四中關于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公告》等;也包括一些隱性的只通過無意識認同和簡單行為規范而構成的規章制度及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日常交往的方式,如集體活動中以班為單位的排隊入場與出場,見到老師時主動有禮貌地打招呼等,或學生生活世界中的語言和行為禁忌等。它具有隱性或顯性的規范作用。我校也有優異的學校物質文化資源,如寬敞的教室、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廣闊的學生活動空間等。因此,在入學教育過程中,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與學生一起學習了洞口四中學生管理的各個文件。在軍事訓練過程中,與軍事教官一起對學生進行“守時”、“守紀”、“講衛生”等習慣的養成教育。
2.“合作”階段,堅持“在集體中、為了集體、通過集體”的教育原則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完整的人、是獨特的人、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教師大多數情況下是面向學生集體進行教育教學。同時學生集體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我提出了“盡快適應高中生活,每位同學都能在入學的基礎上有較大進步”的目標,日常加強觀察,發現了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對不良行為給予批評,從而強化“聽話”階段所取的成果。通過觀察,我從中選配了一些關心集體、辦事認真、作風正派、能團結同學、愿意為同學服務、學習成績較好、能起模范帶頭作用并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和組織能力的同學擔任班干部,如衛生委員李小桂、副班長廖彩霞、學習委員向勇波等。同時通過對班委會的工作評價,積極倡導符合四中文化的集體輿論,以其通過集體教育集體。
剛入校的新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文化身份,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與四中的文化傳統有著較大的沖突,甚或是文化處境不利。在“聽話”階段所提的剛性要求,在短時內基本能夠達到,但長時間貫徹執行起來就會有很多問題。因此,我積極給予班集體中“文化處境不利”的人群以真誠的關懷和幫助,預防、克服文化歧視和文化傷害,使他們從文化不利或文化自卑的狀態或心境中走出來,重獲文化自尊。我班有好些同學在入校以前從未搞過衛生,從未洗過衣物,剛進入四中,對寄宿生活不能適應,有幾位男生甚至還流下了眼淚。我發現這一現象后,多次到寢室指導他們進行內務整理,同時要另一些習慣了寄宿生活的人給予示范,一個星期以后,這些同學基本適應了寄宿生活。班上有些同學入學時分數較低,看到學號按分數高低排序,不能正視自己的學號,為此,我對全班同學分析了高中的學習要求,高中畢業要修滿144個學分,其中只有18個學要通過全省的統一考試,其它的都由學校認定,各個模塊的結業主要看學習的過程,只要學習過程中認真學了,結業是沒有問題的。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我積極配合任課教師,落實各項學習任務,如語文、英語的背誦默寫,其它學科的概念的記憶與理解等。這一過程中,我通過選出合適的小組長幫助老師檢查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科代表和學習委員檢查小組長的形式,讓集體形成一個積極學習的風氣。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個人與集體“在做中學”,從而獲得人格培養的“陶冶”與“喚醒”。落實學習任務的過程也是促進紀律、衛生、體育、德育等目標實現的過程。
3.“變化”階段,尊重各種文化主體,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文化與教育之間具有共生關系,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經歷一個“文化化”的過程,同時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也是明顯的,文化差異是導致班級差別的一個重要原因。用烏申斯基的話來說,教師是歷史上所崇高而偉大的人物與新一代之間的中介,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由教育過程的規律可知,教師是教育過程的主導。而在“聽話”、“合作”階段,師生關系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雖然師生關系從組織與制度看是一種組織關系,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只有當學生作為獨立自主的、有人格尊嚴的人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并與教師形成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師生關系,才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梢哉f,教育過程甚至可以看成是師生關系的形成與良性互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將學校文化傳遞給學生,并建設出優良的學生文化的基礎。因此,隨著班級文化建設的推進,我逐漸意識到要尊重各種文化主體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通過交往與對話,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從而使我的教育活動從“聽話”階段經“合作”階段過渡到“變化”階段。為此我逐漸放手讓班干部去進行班級管理,對破壞班級文化建設的個人,我以對話的方式找他與班干部一起分析,找出錯誤的地方并要求改正,并在班上對個人與班干部的行為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既教育了個人,又教育了集體。
三、對班級學生文化建設的反思
現代學校面臨著各種危機,如學校人文意義的失落、在社會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保持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公正問題、社會文化多元化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沖擊等。那么,我們應怎樣處理主流文化與學校文化的關系?我們應怎樣對待突出文化的時代特征與文化繼承的關系?
本文所探討的班級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較好地處理以上問題。這也就是三個教導:“聽話”、“合作”、“變化”,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原因。
參與文獻:
篇7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校園文化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由此看來,重視小學班級管理實施策略,教師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具備良好溝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學生,有效拉近與小學生的心理距離,積極建立與小學生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小學班級管理影響因素
(一)班級管理方法單一目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過于單一,往往只關注小學生學習習慣、紀律意識等方面的管理,嚴重忽視了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和發展特點的培養,另外大多數的管理方法都是運用說教方式,依靠這種單一的管理方法來對小學生灌輸一些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小學生認同感不高,很難取得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在新時期教育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也需要積極做出創新和改革,積極拓展一些豐富多樣化的班級管理方法。
(二)班級管理觀念落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下,小學生日常學習成長環境和小學班級教育目標的改革,給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仍舊采取傳統管理觀念,過于注重小學生學習成績,認為只要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進行管理即可,往往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嚴重忽視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從而限制了小學生其他方面潛能和優勢的提高[1]。
二、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級學習效率班級作為學校的構成單位,良好的班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幫助小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對于和諧平等班級環境的建立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遵守班級公約,形成良好的班級秩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有效提升班級的整體學習效率。
(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給孩子創造機會是教育管理的關鍵一環,不讓學生動手實踐是摧殘學生創造力的教育舊觀念。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集體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高校實現班級管理目標,解放學生雙手,培養小學生的集體責任感,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小學生對班級管理進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制度實施中,鼓勵小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表意見,為班級管理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校園文化視野下優化班級管理策略
(一)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積極提高自身管理素養,科學引領班級發展。教師需要正面解決當前班級管理中所存在的影響因素,認真學習相關文件,對一些真實教育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熟悉作為一個班級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責任、權力等,充分了解小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作為班級管理者,需要對小學生傾注愛心,不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知識學習層面,對待學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級文化,站在學生視覺來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以此來增加班級學生的凝聚力,充分帶動小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改善班級環境,促使小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條件下團結同學、愛護班級。作為班級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為小學生學習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舉止、談吐做起,為小學生樹立一個學習榜樣,提高自己在班級學生中的威信,促進班級文明班風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例如發現教室的地上有一團廢紙,教師需要在小學生面前主動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學生進行清掃。又或者在課余時間和小學生間進行課間游戲,以此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日常中所存在的問題,便于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教師的這種教育行為非常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積極轉變管理觀念,做好與小學生間的良好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提高對教師的關注和認可,及時對小學生的行為思想進行正確引導,真心對待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學生的需求,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樹立正確、科學的管理理念,熱愛班級管理工作,將學生視為自己孩子進行良好管理教育,促進師生關系可以更加緊密,從而促使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進而在班級內樹立起良好的學風、班風增強教師與小學生間的互動溝通,同時也可以以小學生的新鮮活力來有效緩解教師長期班級工作管理的緊張和壓力,進而增強小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3]例如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就需要主動地靠近他們,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指導,細心地為他們講解學習難點,給予充分的關心和耐心,增進與學166生間的情感培養,營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利用引導的方式來與小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成長之路,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燃起對教師的敬畏之情,從而與學生一起構建一個團結奮進的班集體。
(三)創設良好班級氛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說明了愛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愛護學生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園文化視野下,關心學生學習、關心學生班級、校園內的各個方面,保證學生的健康、快樂安全成長,注重小學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給予學生一個家一樣溫暖的班級氛圍,幫助學生解決困難,促使學生可以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心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尊重教師、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間建立和諧舒服的互動溝通方式,實現班級內高效的雙向互動,從而為自身成長發展和班級榮譽不懈努力。[4]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班容班風主題班會,引導學生針對班級衛生、自身儀表儀容、清潔工具擺放、班級文化建設進行自主討論思考,讓學生在合作討論思考的基礎上,認識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而播種一種性格,則會收獲一種命運的重要作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小組內討論的結果進行分享,然后對班級內學生進行責任分工,促使全班學生動員起來,為創造良好班級管理氛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集體情況來組織開展班級內的進步之星、勞動之星、優秀班干部等活動,利用這種評選活動來促進學生對自己學習生活行為的約束,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行為習慣,有效促進班級內良好氛圍的形成,進而實現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制度的優化實施。
篇8
關鍵詞:高中教學;班主任;人文化班級管理;以生為本
一、引言
近年來,許多高中教育工作者表示,盡管老師在學生身上煞費苦心,嘔心瀝血,但教育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甚至出現班主任管的越嚴格,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強的情況,這一問題逐漸成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一大障礙。這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在現如今強調民主、尊重、平等的教育模式下,只注重表面紀律的嚴苛而忽視學生內在多樣性的需求往往會適得其反。目前,強調以生為本的柔性化管理成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一大趨勢。高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思想活躍、求知欲強,但自控能力差,情感和性情不穩定,逆反心理強,屬于人生中心理波動較大的不成熟時期,班主任適當的關懷與引導可能對其有受益終生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和初衷,切身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將他們看作一個獨立發展的人,在民主的前提下,建立與之身心發展相適應的人文化班級管理制度。
二、人文化班級管理的內涵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管理同樣需要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良好班風、學風的建設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使之樹立健康的價值體系和學習習慣。人文化的管理制度是一個班級生命力的所在,它強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樹立班級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有對班級事務的批評建議權和表決權,讓民主、平等、公平的風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同時,班主任也應對學生多一些人文關懷,不能單一的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的優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多發現學生人性中的閃光點,多給予鼓勵和支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其實,在素質教育盛行的當今,班主任不僅要緊抓學生的文化知識,還對他們的思想品格、價值體系的素質有直接責任,人文化的班級管理為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三、高中班主任人文化班級管理的策略
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不僅僅體現在教學質量的突出,更重要的是以德服人,以其自身獨特的感染力吸引著學生,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典范,是學生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人物。下面,本文就高中班主任人文化班級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推動德育教育的蓬勃開展
要想做一個高中生們愛戴、信任、尊敬的班主任,一味的批評教育、嚴厲苛責并不奏效,教師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態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真實想法,以及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盡可能的用心呵護學生,為其排憂解難,使之感受到老師的一片真心。無論學生成績好壞,教師不可對其有所偏見,不能厚愛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能忽視成績差的學生,而是要細心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其次,少用強制性措施,好的人文化管理對學生的影響是潛在的,無需聲嘶力竭的強迫學生干什么,要通過“以柔克剛”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再次,恰到好處的激勵和評價是班主任人文化管理的“興奮劑”,班主任要對成績進步較快、對班級有突出貢獻的同學進行鼓勵和表揚,對成績有所退步、狀態不佳的學生給予指點和提示,但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要c到為止,避免學生恃寵而驕或是萎靡不振。此外,培養得力的班委,選拔學生骨干力量也至關重要,不僅能夠“以點帶面”的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相應的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在班委的選拔上,可以采用毛遂自薦的方式,最后由全體學生投票選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確保選的班干部都是大家信賴和支持的同學。
2.積極開展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師生之間互相溝通,增強感情的有效形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還能進行德育宣傳,可謂一舉兩得。班級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實施起來也比較方便靈活,是一個很好的進行德育教育的契機。如可以開展傳統美德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演講、辯論、班會、表演等形式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促進師生交流的同時,樹立良好的班風。同時,也可以開展以“榜樣的力量”為主題的講座,通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例,讓學生在心目中樹立自己的榜樣,并制定行動方針努力向他們靠齊。教師在參與班級活動的同時,可以幫學生們錄下活動過程,記錄這些珍貴而美好的瞬間,并通過網絡平臺發送給學生本人或家長,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動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將人文化管理落實到實處,就必須本著“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在平等、尊重、負責的前提下,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成為他們真正的良師益友。班級管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班主任只有對學生傾注心血和愛心,才能贏得學生們的愛戴和擁護,從而形成和諧的班級風尚。
參考文獻:
[1]韓傳信,段多梅.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J].教師教育研究,2015(02).
[2]鄭遠茂.分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4).
[3]李靖.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東方教育,2013(8).
[4]邱月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用.才智,2015(11).
篇9
關鍵詞 CIS文化管理;功能;中職;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316-(2014)01-
一、CIS文化管理的概念
CIS又被稱為司肖,它指的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也就是說,將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精神文化相結合,并且傳遞給企業內部的員工,使其產生同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和價值觀。目前,它已經成為了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效模式。它由三者構成,第一是企業的理論識別,第二是企業的行為識別,第三是企業的視覺識別。
因為它的作用和意義是幫助員工對企業形象進行統一的描述,以及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所以,也可以將這個理論運用到中職的班級文化管理當中,并且在班級管理中導入CIS,形成班級CIS理論。因為中職班級管理的對象是職業學校學生,這些學校的年齡都不大,對于新鮮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感,所以也能夠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梢酝ㄟ^CIS文化管理,對班級的精神和理論進行深入的挖掘,最終起到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
二、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所帶來的弊端
(一)管理功能受到限制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沒有將班級、集體結合起來,整個班級如一片散沙,凝聚力和整合力也顯得不夠。甚至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非常的少,管理脫節,不能對學生的形式進行合理的約束,班風也非常差。
(二)缺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在中職教育當中,普遍缺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僅僅只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同時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十分松散,這樣會使學生很難適宜社會,同時也會使人才的質量下降。
(三)沒有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因為教師沒有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使得班級內組織形式松散化,管理滯后。同時也不能激發出學生的斗志,使得學生缺乏責任感,團結協作能力差,心理素質不夠。因此,中職的班級管理模式繼續改進和創新。
三、如何在中職班級管理中應用CIS文化管理功能
要想提高管理的效率,就必須將管理和文化相結合,即實現“以人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必須在班級的管理當中導入CIS文化管理功能,這樣不但能提高管理效率,還能充分的發揮文化管理的功能。
(一)設計班級形象,并且進行推廣
在班級范圍內,教師要開展班級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也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元素,比如班級名稱、標志、符號、制度、特色等等,展開從物質再到精神方面的設計和包裝。在設計完畢以后,要進行推廣,并提升班級在校園內的知名度。推廣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動推廣,比如在學校網站上或者媒介進行展示,也比如在校內舉辦主題活動等。第二種是被動推廣,也就是參加學校的班級評比,達到學校的要求。
(二)建立班級理念識別系統
班級理念識別系統在班級管理中同樣非常的重要,它是班級形象的核心。對內可以充分的激發班級學生的積極性,對外可以向學校展示班級的班容和班貌。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需要,和學生一起制定出班級的哲學、精神、班風、班訓、口號等,從而體現出班級的文化。比如“堅強、誠實、進取”或者“嚴謹代替松散,行動代替愿望”等都是比較好班訓和口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學生、感染學生。在制定班訓、口號、精神的時候,可以采取召開班會的形式,讓全班同學集體參與制定。
此外還要設計班級組織、管理制度以及行為規范,將班級管理方式統一規劃成動態的系統,并且通過班級組織形式以及管理制度來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團支部、班干部、班委會以及宿管部都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對管理制度的實施進行嚴格的監督。
(三)制定班級視覺識別系統
班級的視覺識別系統是最外在的,也是最直接的一部分,這能夠使人對班級文化一目了然。在已經制定出了班訓、口號之后,就可以據此來設計出班徽、班服、班級標志等。在設計視覺識別系統的時候,也要注意和理念識別系統相一致。比如班徽的創意和構思要與班級的精神以及目標一致。還有班服,統一而規范的班級服飾就像鮮明的旗幟,渲染出了班級的獨特風格。另外,班徽的圖案必須簡潔大方、生動形象,而且便于識別和繪制。
通過這些醒目的標志,可以讓人更好的認識班級的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班級視覺識別系統只是為了強化班級的意識,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考慮班級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的模仿和照搬。
四、CIS文化管理功能的應用必須以管理育人為中心和目標
中職的班級管理質量非常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各個方面品德的養成。中職學校的主要功能是為國家和設備培養技能型的人才,不僅僅要注重技能培訓方面,更要重視教育的質量,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
班級的管理工作可以通過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為教師以及學生提供服務。班級管理育人環境又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是班級的物質環境,它主要指的是班級中的各種基礎物質設施,比如學習場地、學習設備、娛樂場地等等。這些基礎物質設施能夠為育人環境奠定基礎。第二是班級文化環境,班級文化環境指的是整個班級的文化氛圍以及班風等等,它一般是體現在學生的風貌以及各種活動當中的。第三是班級的信息環境,信息環境又包括通訊軟件、博客、班會等等,通過信息環境,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
教師在運用CIS文化管理的時候,同樣要注重育人環境的構建,掌握好育人的技巧,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總結與體會
目前,中職的班級管理水平仍需提高,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創新、改進,運用多種策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達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冷文勇.導入CIS管理理論 打造優秀班集體――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熱082班級建設實踐為例[J].職業技術,2011(8):79-80.
篇10
【關鍵詞】教室文化;建設;班級管理;效率
我國古代很早就注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孟子講求環境對人的陶冶。董仲舒認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亂之所生,故不齊也?!薄懊夏溉w”的教育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文化環境決定論也認為“人是一定文化環境的產物,同時,人也創造文化環境”。它重視人環境的建設,強調發揮育人環境的作用。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創造人?!?今天,我們仍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組織和創設良好的環境,控制和改變那些不良環境,要增加學生生活環境中的有教育意義的因素,消除那些干擾和阻礙教育的因素,使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的發展。
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環境反過來又給學生以改造,決定和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一個幽雅的、健康的環境,無不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法律意識的強化。教室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異乎尋常的意義。我在任班主任期間,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教室文化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創造美好環境,培養良好性情
整潔、美觀的環境,能振奮精神。教室的凈化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在教室凈化最原始階段,我向全班學生提出要做到“五無”,即地面無雜物、痰跡,墻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門窗無積塵,衛生無死角。學生每天打掃教室,培養學生愛護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樹立凈化教室、保持教室衛生人人有責的思想。隨著良好習慣的慢慢形成,我也注重了高品位教室文化的建設,逐漸融入了始于日本企業,后風糜全球企業界和管理界的——“5S”管理(整理——SEL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KETSU、素養——SHITSUKE)。提出了“四化”目標,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為語言規范化、學習用品擺放定位化、衛生打掃用具隱蔽化?!?S”管理活動的開展,造就了一個更為安全、舒適、明亮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學生進一步養成了“文明守序,按規定行事”的習慣,從而提升了學生真、善、美的品質,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的習慣,營造團隊精神。
二、強調制度文化,人人參與制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達到完美與和諧的境地,那你就要創造環境與言語的和諧關系?!苯淌椅幕瘽B透各個角落,小則一句名言警句,大則一個班級規章制度的實施,如果我們都把它當作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它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度文化包括規章制度(如:班規、細則(如《學生考核細則》)、規范(《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道德規范、人際交往方式、文娛活動方式等,它是教室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建立協調一致、相互制約、有機發展的制度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對教室制度文化堅持正確導向,著眼點是建立競爭機制,使學生活動(包括學習、工作和生活)經常處于競爭狀態之中。對于制度文化既要強調宣傳教育,也要認真加強制度建設,有關各項制度、細則的設計,公布前要經過班級全體學生的反復討論一致認同后,方能執行,以達到共建的目的。
三、設計文化情境,創建文化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室的墻壁也應盡可能體現出積極的精神和理想。把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攝影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掛,點綴著教室的四壁。這樣既美化了教室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學生創作的熱情,時時給學生以啟迪。
“學習園地”的定期更換,利用同學們的創意,選擇一個主題及一組色彩,設置了一系列專欄。每一期都能體現著各自的風格和追求。
針對學生在讀書書目選擇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統性,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讀書興趣,學會鑒別、學會選書,多讀書,讀好書,有系統地讀書;也為了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有效率地讀書,從而扭轉學風浮躁現象,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建立班“讀書角”,學生自動拿出自己最愛的書籍,集中放在書架上,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使學生嘗到了讀書的樂趣,提高了閱讀能力,又激勵了學生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學風,形成了獨具個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利用各種座談會,討論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和身邊發生的人與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素質,讓他們各抒己見,并加以引導,促使他們看有所悟,學有所知,取長補短,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自身素質。
轉貼于
四、開展多種活動,培養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