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致富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11:43: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致富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方案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新時期“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積極推進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根據省、市政府開展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的有關要求,縣政府決定,利用冬春農閑的有利時機,在全縣農村積極組織開展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為保證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達到預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統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圍繞明年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對人才、技術和信息的需求,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深入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努力幫助基層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切實把農業科技送到廣大農村、送到基層、送到農戶,讓農民得到實惠。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重點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著力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有效提高農村勞動者科技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組織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中央《決定》傳達到千家萬戶,讓農民了解《決定》的精神實質,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到落實《決定》的各項措施中來。
(二)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各鄉鎮要結合實際選擇好農業科技服務項目,選擇好科技示范戶,積極組織農業專家科技致富帶頭人,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送科技下鄉,真正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在實際活動中做到農業專家、科技資料、農資新產品、科技指導“四個到戶”,提高農民種田的科技水平。全縣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4000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萬個。
雙帶致富保障線思考
**縣以引導黨員帶頭創業、帶領群眾致富作為農村黨支部深化創建活動的切入點,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做好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四個創業要素的“加法”,探索黨員致富“雙帶”新機制,先后涌現出860多名農村黨員“雙帶”能人,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貸+補+扶”,構建“雙帶”致富資金保障線。一是以創評農村“十星級文明信用戶”為契機,加強與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協調,明確規定“經支部民主評議評定等次為‘優秀’的黨員可高評一級,評定等次為‘合格’的黨員,在貸款限額、擔保要求、利息計算等方面按同等級最惠條款執行”;二是對帶動農戶50戶以上,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的農業產業項目帶頭人,經農業部門核實認定后,由縣財政給予2000—5000元創業補助;三是從縣、鄉兩級困難黨員扶助基金中提取年度發放總金額的30%,對從事食用菌、無公害蔬菜等優勢產業又缺乏啟動資金的困難黨員,給予1000—2000元無償扶助,或以基金名義為困難黨員提供創業貸款擔保。去年全縣共有36名黨員享受擔保貸款68萬多元。
“網+欄+冊”,構建“雙帶”致富信息保障線。以創建“產業致富”板塊為橋梁,推動《**農經網》與《**黨建》互動鏈接,分別開設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村種養實用技術、農業專家解答和黨員致富經驗談、黨員致富留言板等欄目,為全縣黨員提供實時、在線服務;各鄉鎮依托黨員服務站開辟21個“黨員‘雙帶’致富宣傳專欄”,廣泛宣傳產業優惠政策和創業典型經驗等內容,并定期為黨員提供致富信息免費上網查詢服務;與此同時,組織力量編印《黨員創業手冊》3000多份,內容涵蓋本縣涉農產業優惠政策、推薦農業發展項目、全縣各地致富能人、特色基地基本情況、主要涉農部門聯系方式等,成為黨員“雙帶”致富指南。
“培+學+帶”,構建“雙帶”致富技術保障線。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等勞動力培訓及各級黨校教育資源,采取黨員電教、現代遠程教育、“土”專家現身說法及組織致富能人巡回授課等形式,開展“興產業、創家業、干事業”黨員集中輪訓活動;先后組織村“兩委”班子600多人次到附近縣、市農業種養示范基地參觀學習,選送20名農村黨員骨干到山東壽光等地學習蔬菜、食用菌栽培先進技術;積極開展農村黨員致富“雙帶”中心戶評選、授牌活動,依托“1+X”結對聯系方式,引導黨員中心戶作出技術幫帶公開承諾,實現致富技術從“耳聞目睹”到“手把手”傳授的緊密銜接。
“經紀人+協會(合作社)”,構建“雙帶”致富營銷保障線。對生產零散、發展規模較小的項目或產品,通過發展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搞好原材料、產成品購銷流通,實現“產得出、銷得去、賺得了”;對蔬菜、家禽家畜、百合、白蓮等生產規模大、發展較成熟的產業積極扶持,引導黨員能人牽頭組建產業協會(合作社)或推進“支部+協會”組織設置模式,全縣共登記注冊各類產業協會(合作社)30多個,協會(合作社)統一種苗供應、統一原料配送、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經營新機制成效顯著,僅沿陂鎮順和家禽協會,就帶動全縣家禽年外銷量達520多萬羽,成為興縣富民的“加速器”。
婦女參與科技調研報告
農村婦女占農村人口的半數,是農村改革和三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促進農村婦女全面參與科教興農戰略的實施,在參與中求得新的進步,不僅關系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關系著婦女的進一步解放。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要求把經濟增長切實轉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為農民收入的增長開辟新的來源。實現這一轉變,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
開展農村婦女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切實增強農村教育培訓為“三農”服務的能力,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根本前提。安溪畬族鄉是一個貧困鄉鎮,農村婦女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全鄉農村婦女勞動力1275人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1%,她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高素質的農村婦女勞動者和合格的非農產業務工者,是各級農林科教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擺在各級婦聯組織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就安溪畬族鄉農村婦女教育培訓工作作一些粗淺的分析與思考。
一、農村婦女科技培訓工作特點
近幾年,安溪畬族鄉緊緊圍繞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重點,組織動員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提高農村婦女整體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進一步完善科技培訓、科技服務、科技示范網絡,發展農村婦女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巾幗扶貧行動”,配合政府做好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婦女自身的進步。其主要特點是:1、科技培訓如火如荼??萍寂嘤柺翘岣咿r村婦女文化科技素質,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實現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據統計,2002年-2003年全鄉舉辦多種類型的農業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培訓班84期,培訓農村婦女2000余人次,已獲綠色證書84余人,獲農民技術員職稱11余人。根據市場需求,培訓的內容進一步貼近實際。針對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開展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把增加農村勞務輸出作為農民致富工程重要方面。結合全縣各鄉鎮建立多種形式的就業培訓基地。在培訓的內容上,不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同時注意從促進農村婦女全面發展的角度,一并進行文化知識、健康常識、法律法規、誠信規則“四自”精神等教育。2、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其形式有專業合作社、營銷協會、勞務輸出組織等。這些新經濟組織有效地把農村婦女組織到種、養、加、銷等生產的各個環節,為婦女提供市場、科技和資源信息,帶領婦女進行產業化、規?;a和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了農村婦女的市場意識、合作意識和風險意識。3、科技示范基地向綜合效益發展。鞏固和發展了一批集培訓、示范、創收于一體的“婦字號”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綠色工程”示范基地。同時創建農業科技致富示范村3個,各類科技致富示范基地4個。這些示范基地發揮了生產、科研、培訓、示范等作用,有的已成為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二、科技教育培訓亟待解決的問題
1、科技服務問題。據調查,近年來我鄉農村發展的一些種養項目,由于婦女文化水平低,技術管理不到位,造成經濟損失。如高山種植項目,由于農戶缺乏科學種植知識和有效管護技術,在高山較長的生長周期內,缺乏足夠的耐心和管護,造成高山種植的生長質量的低下和產量不高,結果導致經濟損失是不言而喻的。此類現象,在其他種養業中也屢見不鮮。2、市場信息問題。由于市場瞬息萬變,及時了解把握市場,強占先機就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些偏遠山區、老區、貧困地區,由于信息不靈,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因找不到買主而壓級壓價出售,增產不增收成了農村婦女的一個“心病”。3、流通隊伍問題。從目前農村情況看,現有的流通隊伍組織化程度依然偏低。大部分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各自為戰,缺乏足夠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開展系列服務的本領。4、農副產品“賣難”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造成“賣難”的主要原因是:農副產品品質不優、市場競爭力不強。由于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低,生產出的農副產品往往品質不優,在市場競爭中很難站穩腳跟。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進入市場競爭的門檻更高“賣難”的矛盾更加突出。
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統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圍繞明年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對人才、技術和信息的需求,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深入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努力幫助基層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切實把農業科技送到廣大農村、送到基層、送到農戶,讓農民得到實惠。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重點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著力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有效提高農村勞動者科技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組織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中央《決定》傳達到千家萬戶,讓農民了解《決定》的精神實質,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到落實《決定》的各項措施中來。
(二)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各鄉鎮要結合實際選擇好農業科技服務項目,選擇好科技示范戶,積極組織農業專家科技致富帶頭人,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送科技下鄉,真正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在實際活動中做到農業專家、科技資料、農資新產品、科技指導“四個到戶”,提高農民種田的科技水平。全縣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4000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萬個。
(三)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結合全縣冬春農業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縣、鄉兩級農業科技、教育和推廣人員,重點圍繞我縣推廣的各項農業適用新技術,大力開展科技培訓。舉辦各類農業技術講座不少于20場次,發放技術資料不少于6萬份,要使50%以上農民要接受培訓,80%以上農戶受益。
農技培訓是農業發展必然性
同志指出“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農民素質是指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市場經濟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的綜合體現,在科學文化水平環節上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農業實用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在農民培訓中這是最有效的切入點。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農民的素質特別是科技素質是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使之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是農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民的迫切需要
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投入。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農村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將農民的利益與上地密切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體制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依靠科技進步,產量、質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發展了農業生產力。二十多年的農村經濟發展證明,在農村政策穩定的大環境下,科技成為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業依靠科技進步,農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軌跡來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動作用的是科技。我國屬于人多地少的國家,土地資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新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農業資源配置的效率,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不斷增收。
(一)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客觀的看,目前農民的素質是非常低的,以都善縣為例,全縣現有農業人口14萬人,農村勞動力5.8萬人,勞動力中初、高中畢業人數1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172%,中專以上約2000人,占3.4%,其中絕大部分為縣農廣校畢業的學員。這個數字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也有很大差距,這種勞動力素質狀況嚴重制約了都善縣農業經濟的發展。都善縣是一個傳統的經濟作物區,以種植葡萄、棉花、哈密瓜為主。近年來,隨著石油開發,蔬菜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得很快,但是農業的科技含量很低,產量和品質都不盡人意。比如大部分瓜農哈密瓜種植前土壤不消毒,溫室蔬菜只能種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種,畜牧業大都是傳統的養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術還不能大面積推廣,葡萄的新技術運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說明,農民對科技的掌握和應用在認識和實踐上距離農業的發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農業的發展要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必不可少的途徑,而農民作為生產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農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它應該是農業發展的原動力,而農民目前的整體素質又不能掌握過多、過深的科技知識特別是理論知識,因此根據農業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是一條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的途徑,農業實用技術有著實際、實用、實效的特點,易被農民接受,深受農民歡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現階段農民技術培訓和推廣的最好方式。因此,農業的發展關鍵要提高勞動者素質,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
(二)農村實用技術是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農業農村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農民致富手段有多種途徑,但大農業是最有效的,也是農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證。都善作為農業大縣,大農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是農民致富的關鍵所在。目前,農民對農業實用技術的掌握和運用的情況較差,農民的科技水平比較低,大多是憑著經驗進行生產,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但辯證的分析,這既是差距,也是潛力,都善縣三大經濟作物平均單產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噸,葡萄2.1噸,這種單產水平上有很大的增產潛力,如果農民能掌握相關的實用技術并加以應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幾年,農民開辟了許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經濟、園藝、特種養殖,作為新的產業,農民缺乏的是技術,而又有許多農民因為沒有技術而望而生畏,許多好的致富項目沒有人去生產經營,如果大部分農民能掌握1一2門實用技術。他們增收的渠道會越來越多,那么農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強有力的保證。因此,大力發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農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縣目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現狀、經驗及成效
婦聯致富情況調查報告
沂水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系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有農業人口98萬人,農村勞動力56萬人,其中婦女勞動力占46.3%。近年來,沂水縣婦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斷加強農村婦女培訓、服務、示范、合作、信息五大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培養新型女農民,幫助婦女創業致富,該活動已成為引領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截止目前,全縣共有20萬名婦女參與致富工程,為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基本情況
(一)抓好教育培訓,強化技術服務,激發農村婦女科技創新活力
活動中,縣婦聯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全面提高農村婦女科技文化素質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任務來抓,不斷加大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力度和婦女人才培養。發展多種形式的婦女教育培訓陣地,整合社會資源,構建適應農村婦女發展需求的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引導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增收致富領域,科學選擇增收致富項目,由單純注重種植、養殖業,向種、養、加、流通等各個行業轉移,從事農村二、三產業的婦女逐年增加,農時務農、閑時務工的兩棲型女農民大量涌現。目前,全縣先后有25萬名婦女接受實用技術培訓,有20萬名婦女接受高新技術及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有10110名婦女獲“綠色證書”,4860名婦女獲農民技術員職稱,有12萬名婦女新上了致富項目。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創新能力強、成果顯著的新型女農民脫穎而出,活躍在農村經濟舞臺上,在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立健全了縣、鄉、村、戶技術服務網絡??h直農口有關部門都制定了明確的技術人員包扶方案,把每個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任務明確到每個鄉鎮和具體的項目,每個項目責任單位都要設立技術服務熱線,成立專家服務團,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和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農業生產技術難題,確保致富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堅持多措并舉,提高全縣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加快科學推廣應用,形成科技推廣服務工作合力。如縣婦聯與縣畜牧服務中心在四十里、許家湖等6個鄉鎮進行奶牛、肉羊、草雞、三元豬等項目試點示范,全年帶動發展養殖示范區35個、養殖小區251個、養殖大戶5000余戶,畜牧業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在該示范活動的帶動和影響下,諸葛鎮的徐寶娟創辦了沂水和順禽業養殖加工合作社,該合作社占地面積15畝,總投資600萬元,有辦公室、廠房、冷庫等建筑設施,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安裝宰鴨、宰雞加工加工生產線2條,有污水處理設備1套,加工廠區建成投產后,可安置農村勞動力150人,日加工能力達1.5-2萬只,可實現年產值3000萬元,利稅200余萬元,帶動周邊婦女發展養殖大棚300個。
(二)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帶動農村婦女增收致富
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
在河溪鎮阿娜村,有一位享譽四方的科技致富女能人,她就是該村共產黨員高七妹。近年來,她依靠科技發展城郊高效農業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被群眾譽為“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曾多次被州、市評為“科技示范戶”和“優秀共產黨員”。
看到其它村農民紛紛富裕起來,高七妹再也坐不住了,她勇探農業種植新模式,發展“瓜—稻—菜”連作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村里科技致富排頭兵。
98年以前,阿娜村農業主要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型農業,每畝田最高產值不到500元,農民守著良田熬窮日子。而周邊的馬鞍、農科等村農民通過發展椏柑、西瓜紛紛富裕起來??吹絼e人的錢包漸漸脹了起來,高七妹再出坐不住了。她立足阿娜離城近、交通便利的優勢條件,通過對市場深入的調查分析后,決定從稻田改制上著手,提升稻田復種指數和產出效益。1998年初,她憑著多年積累的農業實踐經驗和膽量,率先在村里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搞了2畝“瓜—稻—菜”連作示范。在鎮農技站的幫助和支持下,通過精心培管,當年獲得了畝產西瓜2200公斤、產稻谷423.5公斤的好效益,2畝田就收入了5000多元,比種谷子的收益提高了5倍。初嘗科技甜果的她,第二年將家里3畝坪上田全部改種了西瓜,為奪取更高效益,她積極選種早熟優質的州優2號、西農8號等新品種,并采取三蔓式整枝技術,普施壯果肥,產量、產值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她還積極號召村民種植,大家看她種瓜確實劃算,都紛紛發展“瓜—稻—菜”連作生產,2005年她所在的組稻田改制面積達120畝。
“瓜—稻—菜”連作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基礎上可說是跨了一大步,但對于熱愛鉆研農業科技的高七妹來說這只是邁出的第一步。為拓寬自己眼界,探索出更高效的科技模式,99年她第一批參加了鎮里舉辦的“綠色證書”工程培訓班。在上蔬菜課時,她從老師講課中獲得吉首蔬菜基地被開發,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前景廣闊的信息后,又萌生了搞大棚蔬菜生產的念頭。于是她積極向政府申請,通過政府與蔬菜局銜接,99年底她又在全村率先安裝了3座大棚。為搞好大棚蔬菜生產,她訂閱了《長江蔬菜》、《湖南農業》、《湖南科技報》等多種報刊雜志,如饑似渴地學習蔬菜栽培知識,白天她鉆進棚里,反復實踐摸索種植技術,晚上挑燈學習技術。她還5次跑到蔬菜局向專家請教技術,并把老師請下來實地指導。得知河溪鎮建成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后,她多次跑來請教相關技術,查閱相關信息,遠教站也把她作為重點技術扶持對象,按農事季節為她提供相關技術信息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春季,高七妹以茄子、西紅柿、黃瓜為主的第一批早春蔬菜上市了,由于上市早、價格高,平均每公斤在2—3元之間,第一季菜收入就達6800多元,3個棚全年共收入11000多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年底全家5口人,總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人平純收入達到4200元,比全村人平高出1000多元。群眾笑著對她說:“高七妹,你愛鉆科技,真的是鉆出金(精)了?!?/p>
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示范,為村民發展高效農業探路踏橋。
高七妹對高效農業種植相當內行,是村里出了名的“土專家”,因此,村里推薦科技示范戶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報上了她的名字。當上了科技示范戶,就得為村里農業發展探好路,把好關。高七妹在農業科技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對每項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她都帶頭做示范,詳細記載物候特征,為村里引進技術、品種提供了重要依據。但試驗、示范不可能每次都成功,這也給她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她總是笑著說“犧牲點個人利益是小事,關鍵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不足,讓村民得實惠是大事”。2004年,她為引導菜農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在村里開展了大棚蔬菜施用沼氣肥試驗。由于沒有經驗,施用濃度過高,一片長勢喜人的白菜全部脫水枯死了。當時市場菜價很好,給她造成了2000多元的損失。她沒有一點后悔和抱怨,而是馬上跑到蔬菜局等技術部門尋找答案??偨Y原因后,2005年開春,她又繼續開展試驗,由于掌握好了濃度,試驗相當成功。于是她馬上把其它菜農請到自家的棚里來,手把手的把技術傳給鄉親們,使阿娜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向無公害方向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農技培訓發展研討
同志指出“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農民素質是指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市場經濟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的綜合體現,在科學文化水平環節上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農業實用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在農民培訓中這是最有效的切入點。
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農民的素質特別是科技素質是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使之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是農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民的迫切需要
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投入。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農村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將農民的利益與上地密切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體制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依靠科技進步,產量、質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發展了農業生產力。
二十多年的農村經濟發展證明,在農村政策穩定的大環境下,科技成為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業依靠科技進步,農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軌跡來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動作用的是科技。我國屬于人多地少的國家,土地資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新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農業資源配置的效率,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不斷增收。
市百萬農戶致富工程小結表彰大會講話詞
同志們:
這次會議主要是總結回顧兩年來致富工程工作情況,表彰先進,推廣典型,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會上,56個先進單位受到表彰,4個單位作了典型發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市所有為致富工程做出貢獻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指示精神,結合實施百萬農戶致富工程的實際情況,講幾點意見。
一、百萬農戶致富工程實施以來的基本情況
致富工程實施兩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兩個一號文件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精心組織,扎實工作,工程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到目前,參與致富工程的農戶累計98.8萬戶,新上致富工程項目45萬個,參與致富工程農戶戶均收入比去年增加1840元,人均純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4元。
----以財政的小杠桿橇動金融的大杠桿,資金投入農村的力度逐步加大,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兩年來,市財政累計發放支農資金12.3億元,累計下發財政貼息計劃2668萬元。全市農村信用社累計向128.3萬農戶發放致富工程貸款208.1億元,其中發放致富工程貼息貸款32.7億元,扶持農戶29.6萬戶;市農行向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貸款26.7億元,發放個人生產經營貸款65億元;市農發行累計發放糧食儲備、購銷貸款9.9億元;市人民銀行累計向12家農村信用聯社發放支農再貸款49.8億元。大量資金投入農村,成為全市致富工程的重要推動力,有力地支撐了致富工程的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
在河溪鎮阿娜村,有一位享譽四方的科技致富女能人,她就是該村共產黨員高七妹。近年來,她依靠科技發展城郊高效農業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被群眾譽為“農民科技致富的領頭雁”,曾多次被州、市評為“科技示范戶”和“優秀共產黨員”。
看到其它村農民紛紛富裕起來,高七妹再也坐不住了,她勇探農業種植新模式,發展“瓜—稻—菜”連作和大棚蔬菜致富,成了村里科技致富排頭兵。
98年以前,阿娜村農業主要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型農業,每畝田最高產值不到500元,農民守著良田熬窮日子。而周邊的馬鞍、農科等村農民通過發展椏柑、西瓜紛紛富裕起來??吹絼e人的錢包漸漸脹了起來,高七妹再出坐不住了。她立足阿娜離城近、交通便利的優勢條件,通過對市場深入的調查分析后,決定從稻田改制上著手,提升稻田復種指數和產出效益。1998年初,她憑著多年積累的農業實踐經驗和膽量,率先在村里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搞了2畝“瓜—稻—菜”連作示范。在鎮農技站的幫助和支持下,通過精心培管,當年獲得了畝產西瓜2200公斤、產稻谷423.5公斤的好效益,2畝田就收入了5000多元,比種谷子的收益提高了5倍。初嘗科技甜果的她,第二年將家里3畝坪上田全部改種了西瓜,為奪取更高效益,她積極選種早熟優質的州優2號、西農8號等新品種,并采取三蔓式整枝技術,普施壯果肥,產量、產值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她還積極號召村民種植,大家看她種瓜確實劃算,都紛紛發展“瓜—稻—菜”連作生產,2005年她所在的組稻田改制面積達120畝。
“瓜—稻—菜”連作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基礎上可說是跨了一大步,但對于熱愛鉆研農業科技的高七妹來說這只是邁出的第一步。為拓寬自己眼界,探索出更高效的科技模式,99年她第一批參加了鎮里舉辦的“綠色證書”工程培訓班。在上蔬菜課時,她從老師講課中獲得吉首蔬菜基地被開發,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前景廣闊的信息后,又萌生了搞大棚蔬菜生產的念頭。于是她積極向政府申請,通過政府與蔬菜局銜接,99年底她又在全村率先安裝了3座大棚。為搞好大棚蔬菜生產,她訂閱了《長江蔬菜》、《湖南農業》、《湖南科技報》等多種報刊雜志,如饑似渴地學習蔬菜栽培知識,白天她鉆進棚里,反復實踐摸索種植技術,晚上挑燈學習技術。她還5次跑到蔬菜局向專家請教技術,并把老師請下來實地指導。得知河溪鎮建成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后,她多次跑來請教相關技術,查閱相關信息,遠教站也把她作為重點技術扶持對象,按農事季節為她提供相關技術信息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春季,高七妹以茄子、西紅柿、黃瓜為主的第一批早春蔬菜上市了,由于上市早、價格高,平均每公斤在2—3元之間,第一季菜收入就達6800多元,3個棚全年共收入11000多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年底全家5口人,總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人平純收入達到4200元,比全村人平高出1000多元。群眾笑著對她說:“高七妹,你愛鉆科技,真的是鉆出金(精)了?!?/p>
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示范,為村民發展高效農業探路踏橋。
高七妹對高效農業種植相當內行,是村里出了名的“土專家”,因此,村里推薦科技示范戶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報上了她的名字。當上了科技示范戶,就得為村里農業發展探好路,把好關。高七妹在農業科技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對每項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她都帶頭做示范,詳細記載物候特征,為村里引進技術、品種提供了重要依據。但試驗、示范不可能每次都成功,這也給她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她總是笑著說“犧牲點個人利益是小事,關鍵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不足,讓村民得實惠是大事”。2004年,她為引導菜農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在村里開展了大棚蔬菜施用沼氣肥試驗。由于沒有經驗,施用濃度過高,一片長勢喜人的白菜全部脫水枯死了。當時市場菜價很好,給她造成了2000多元的損失。她沒有一點后悔和抱怨,而是馬上跑到蔬菜局等技術部門尋找答案??偨Y原因后,2005年開春,她又繼續開展試驗,由于掌握好了濃度,試驗相當成功。于是她馬上把其它菜農請到自家的棚里來,手把手的把技術傳給鄉親們,使阿娜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向無公害方向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